圖為百色市靖西市積極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工作,使用無人機進行統防統治作業。 沈志城 攝
在廣袤的八桂大地,農村群眾迫于生計選擇外出務工從而導致農村人口大量流失,產業缺乏支撐,文明鄉風建設滯后。廣西邊疆百色煙區根據當地實際,尋找到了破解這些難題的“煙草方案”。
輪作保障了口糧
2022年,百色市出臺基本糧煙保護制度,劃定基本糧煙永久保護區21.8萬畝。煙區推廣稻煙輪作,實現了水肥高效利用。煙葉采收后,田里種下水稻等農作物有利于平衡土壤養分和抑制殘留病蟲害傳播,提高了資源利用率。
“百色田煙區農戶2月開始種煙、7月上旬種植水稻,旱地煙區農戶按照“煙+玉米、黃豆或紅薯”模式發展產業,全市糧煙輪作97%以上、稻煙輪作85%以上。稻煙輪作為每戶煙農減省肥料成本100元以上、用工成本50元以上,實現水稻畝均增產超過了30公斤。”百色市煙草煙草專賣局(公司)局長、經理袁秋亮說道。
百色靖西市三友村黨支部書記黃文革介紹,在煙田里種水稻產量很高,煙農群眾吃不完就拿到市場上去售賣,很受消費者歡迎。
產業充實了錢袋
近年,廣西百色市立足“三農”工作大局,以“一基五化”(基礎設施、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綠色化、數字化)為抓手,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在各生產環節全面貫徹“精益管理”理念,全力推進煙草農業現代化,千方百計提高煙葉產值和煙農收入。
百色靖西市巴德村煙農利用閑置烤房栽培食用菌。顧新權 攝
煙區堅持“煙葉+”多元化發展,充分利用煙葉育苗大棚、烘烤房等基礎設施培育食用菌,栽培黃金哈密瓜和百香果,盡可能把產業增值環節留在農村、留給煙農,推動煙區群眾實現共同富裕。
在三友村村委會議室,榮譽墻上的 “產業興旺紅旗村”“生態宜居紅旗村”“生活富裕紅旗村”“鄉風文明村”等各種錦旗讓前來調研的各級領導和參訪游客贊嘆不已。當地政府和群眾都知道,是煙葉產業成就了今天了“三友村”。
2022年廣西種植煙葉12.74萬畝,全區4282戶農戶均收入12.74萬元,按平均每戶4人計算,受益農村人口達到了17128人。
防控美了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百色市認真貫徹落實二十大報告精神,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煙田即糧田,百色各地煙區堅持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貫穿生產全過程,廣泛開展廢舊殘膜回收、清潔能源烘烤,100%施用生物有機肥,把“糧田”打造成了“良田”。各煙區全面落實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以煙蚜繭蜂防治蚜蟲,蠋蝽(一種人工繁殖的昆蟲)防治煙青蟲、斜紋夜蛾,提高了防治效果。
圖為煙葉采收后煙田種上了水稻。吳玉軍攝
百色靖西市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局長、經理曾珍表示,靖西全面落實綠色防控要求,每年3、4月份,靖西煙區綠油油一片,煙區美景吸引很多攝影愛好者,同時也成為網紅熱門打卡地。
其實,這只是面上的綠色,百色煙葉產業可貴之處是堅持綠色防控要求,全面推廣使用有機肥,回收殘留塑膜垃圾、使用生物質燃料烘烤,把污染幾乎降為零,讓農村產業經濟發展更有可持續性,煙區經濟發展更有潛力。
近年來,百色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推進煙區綠色產業經濟發展,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組織生產,在煙區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和完善水利、道路、烤房等配套設施,提高了煙葉發展綜合保障能力,厚植了發展基礎。各煙區黨委、政府同時開展文化進村,帶動培育文明鄉風。
如今,煙區實現了天藍地綠水清,生活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煙農收入逐年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留在農村發展。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