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中,陜西煙草商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煙農及零售客戶在各條戰線上奮勇擔當,用一張張請戰書、一只只面對黨旗高舉的右拳、一句句“我在,陣地在”的豪邁誓言,沖破了籠罩在新年上空的濃濃陰霾,譜寫了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抗疫故事。
下面,請跟隨秦韻“抗疫故事會”欄目,一起感受他們的親身經歷,體悟他們的抗疫精神,從中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用實際行動書寫屬于我們這一代的陜煙擔當。
最美煙農志愿者孫錚亮
小寒節氣剛過,天上飄著紛紛揚揚的雪花,遠遠望去,整個世界銀裝素裹,分外妖嬈。道路寂靜,行人寥寥。
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永豐鎮李村的孫錚亮家,新房敞亮,爐火暖和。“錚亮,你趕快換好棉襖穿好棉鞋,去換班,讓值白班的人早點回家,吃口熱飯,早點休息。”2022年1月6日下午,不到七點,孫錚亮的妻子就催促著讓他盡早出門,去村口的疫情防控排查點值班。實際上,他接晚班的時間是8點。
去年12月以來,陜西西安、延安、咸陽、渭南等地接連出現本土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形式十分嚴峻,各地陸續采取了防控措施,孫錚亮所在村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排查點。
“自從21號村里成立排查點,我就報了名,來到點位,參與值守。”12月31日,洛南電視臺采訪了孫錚亮,鏡頭里的孫錚亮語言質樸、言辭懇切,“排查點搭了帳篷后,所需要的東西,只要我家里有的,我都給帶來。為了洛南人民的平安,我愿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和大家一起把洛南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到底。”
孫錚亮(右一)和志愿者一起在疫情防控排查點值守。
孫錚亮(左一)和志愿者晚間在疫情防控排查點值守時,生火取暖。
孫錚亮接受洛南縣電視臺采訪。
今年51歲的孫錚亮是李村的一名煙農,1996年開始種煙,多年來,靠著勤勞雙手和辛勤勞動,成了村里有名氣的種煙“專家”,現在年均種植烤煙20余畝,收入9萬元以上。依靠種煙,孫錚亮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紅火,去年12月,他們剛剛搬進三百多平米的新家。
“依靠種煙,我們全家人過上了好日子,買了車子,搬進了新房子,也有能力幫助他人了”。經濟寬裕后,心地善良的孫錚亮就經常幫助孤寡老人和家庭經濟困難的弱勢群體,特別是在2016年加入洛南縣義工聯合會后,不僅積極參加公益活動,還帶動身邊愛心人士一起做公益。2017年2月,孫錚亮被共青團洛南縣委、洛南縣義工聯合會評為“最美義工”。
“原本打算搬了新家以后去西安做義工的,結果沒去成。”孫錚亮說,因為疫情防控要求,西安封城了,他也無法去西安做義工了。但就在這時候,村上剛好需要人幫忙。“我就決定在家門口做點實事,為我們洛南、為陜西做好抗疫工作貢獻一份力量”。
“寒冬臘月,晚上值守,又冷又擔心疫情,你不怕嗎?”
“不怕,我做好了所有準備。做好個人防護、穿暖和的同時,和其它志愿者一起,按照排班表,準時值班,嚴格巡查。”孫錚亮說,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在高速路圍欄外對所轄區域路段和高速路沿線村居坡塬地帶嚴防死守,24小時不間斷輪番巡查,一旦發現途徑李村段高速路的違規車輛及下車人員,一律講清政策、耐心勸返,堅決守好外防輸入堅固防線。
孫錚亮在武漢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
孫錚亮收到的“抗疫英雄”錦旗。
實際上,孫錚亮并不是第一次參與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當人們都團聚在一起過春節時,孫錚亮曾瞞著家人,只身開車到了武漢支援火神山醫院建設。“出發前我準備了煤氣灶、睡袋、鍋碗瓢盆,油鹽醬醋、水、蔬菜等個人生活用品,還帶了電錘、電鉆、打磨機等工地上可能用到的工具,自購了40米線纜。”孫錚亮回憶說,當地在施工現場,什么活兒都干,“聽從指揮,搬東西、運沙子、攪拌水泥等……”2月2日,火神山醫院正式建成,孫錚亮的離漢申請批準后,于3日回到洛南,并按規定完成了隔離。
同年,孫錚亮收到兩面錦旗,分別是“誠信煙農 最美義工”和“最美村民 抗疫英雄”,看到紅紅的錦旗,想起那段萬眾一心的歲月,孫錚亮覺得自己的那段經歷很有意義,在武漢認識了來自安徽、河南的義工,還成了好朋友,現在一直有聯系。“當時沒條件看黃鶴樓和武大的櫻花,以后有機會,一定再去武漢,好好走走看看。”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有無數個像孫錚亮一樣挺身而出、義無反顧的志愿者,為抗擊疫情貢獻著個人的微薄力量,共同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譜寫著一曲曲普通人的平凡之歌。
“21號以來,我們這個排查點共勸離勸返違規車輛17輛,追攔5人送到相關單位進行處置。接下來的時間,我們會繼續堅守崗位,履職盡責,做好防疫相關工作!”孫錚亮說。
置身美麗的雪景,我們在寂靜中體會著雪山古松和亭臺樓閣相映成趣的意境。放眼望去,滿山的樹木剛勁挺拔,雪壓青松更矯健,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陳毅的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這句話剛好可以用在頑強的中國人民抗擊疫情上。相信在疫情之后,人們都會變得更有力量,更加堅強。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