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上午,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阿戛鎮中壩村村民韓見全一早把四個孩子送到村里的小學上學后,就下地干活了。雖然地里的事情很多,但他堅持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
在韓見全的眼中,地里種下的作物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孩子更是一家人未來的希望。
種下致富“希望”鼓起“錢袋子”
5月底,正值田間管理的關鍵時節,雖然天氣已開始炎熱,但地里隨處可見農民忙碌的身影。
“成家前,我也像大多數人年輕人一樣想出去闖一闖,去過江蘇、浙江這些地方,進過廠、在工地干過苦力活,背井離鄉10來年,沒有什么積蓄不說,還照顧不了父母,成家后,我就回來了。”今年43歲的韓見全已種植10年煙葉。提起自己的返鄉種煙的經歷,韓見全覺得這是改變生活、增加收入的必然選擇。
中壩村地處阿戛鎮中部,土地資源豐富,得天獨厚的海拔和氣候條件,使中壩村不僅盛產洋芋,還是阿戛鎮的烤煙種植大村。全村耕地面積2.2萬畝,烤煙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4000畝左右,2022年煙農種煙產值1353.32萬元。烤煙是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種植烤煙成為當地人的增收首選。
中壩村集中連片煙地
“剛回來時也不知道干啥,聽說種烤煙收入高又穩定,還有專門的人進行指導,所以我就種烤煙。”韓見全說。
作為新手小白的韓見全一開始也不懂烤煙種植,在水城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葉技術員的耐心幫助和細致指導下,他慢慢積累了經驗,從一個種煙新手成為有豐富種煙經驗的老煙農。
“我家種植面積在20畝左右,種植烤煙讓我有了穩定的收入,這是我最大的底氣。在采烤等環節,我還要找工人,帶動周邊的鄉親們增加收入。這幾年家里還養了幾頭牛,一年總共有十多萬元的收入。在農村,只要肯吃苦肯干,日子就會越來越好。”說起現在的美好生活,韓見全臉上露出笑容。
10年的時間,韓見全的種植技術不斷提升,家庭收入也逐漸增多,還有了四個可愛的孩子,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2022年,在中壩村,像韓見全這樣的煙農有172戶,他們年支出土地租金及用工工資260余萬元,自己致富的同時也改善了中壩村民的生活。
托起教育“希望”點亮新未來
過上了好日子,韓見全最擔心的是孩子的教育問題,自己吃盡了沒有文化的苦,希望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
“中壩小學是我們村唯一的學校,我家四個娃娃,都在這里讀書。之前因為學校環境較差,村里的一些村民只能把孩子送到鹽井村或者鎮上去上學。去年煙草公司出錢幫助學校做了改造提升,學校環境好多了,我們家長也更放心了。”韓見全說。
鄉村振興必先振興鄉村教育。2022年,水城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多次調研后,了解到中壩小學年久失修,破敗的值班室、廁所,既給全校師生帶來不便,還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作為中壩村的結對幫扶單位,水城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聚焦教育幫扶,經過多方努力,爭取到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捐贈資金100萬元,著力解決中壩小學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幫助中壩小學改造提升,對教學樓進行了翻新,新建了餐廳、廚房、公廁、門衛以及室外附屬設施,有效改善了中壩小學的校園環境。
改造提升后的中壩小學
“我是混齡班的班主任,去年11月正式上班,已經上了大半年了。說實話,沒來之前,對于學校環境心里多少是有些擔心的,怕自己堅持不下來。但來了之后,發現和我想象的大不一樣。其他老師拿之前的照片給我看,和現在比起來,變化真的太大了,同事們都說我來得正是好時候。”來自畢節市納雍縣的李威笑著說。
2022年,24歲的李威通過水城區員額制幼兒教師招聘,來到了中壩村,成為中壩小學唯一的女老師,懷揣著教育夢想,開啟了她的教育生涯。雖然年輕,但李威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充滿耐心和關心關愛。
李威和孩子們搭積木
“我們班有28名學生,年齡在4-6歲,我每天上課都盡可能照顧到各個年齡段的學生,將教學活動設計得豐富點,希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硬件條件在不斷變好,我們的教學質量也要跟上。”看著孩子們稚嫩的笑臉,李威覺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韓見全家一對5歲的龍鳳胎就在李威負責的混齡班,孩子們對李老師的喜愛溢于言表。教室更干凈整潔,操場寬敞平坦,不僅能好好學習也能愉快玩耍。
好的學習教育環境,認真負責的老師,在校長韓建強看來,孩子的未來充滿希望。
“以前,因為教學環境太差,老師和學生都留不住。學生每天只能在泥巴地上玩,下雨必須穿水鞋上學。環境改善后,村民都愿意把娃娃就近送到這里,學生從改造前的72人增加到現在的94人,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生留得住、老師留得下。現在我們有混齡班和一至五年級,等今年9月秋季開學有了六年級后,就是完全小學了。我們有信心,學校會越辦越好。”韓建強說。
韓見全家大女兒韓思雨和二兒子韓景凡在學校操場開心地踢球
走在中壩村里,處處孕育著希望的氣息。希望,既在當下,更在未來;既在廣袤煙地里認真勞作的村民身上,更在明亮教室里努力學習的學生身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