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發達是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七步鎮蘇家山村的第三代農民,年輕時正值鋼貿業繁榮時期,從起初的搬運鋼材到后來的自己創業,一步一個腳印做大做強。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精力有限,他也將手頭的業務拿給自己的下一代去打理。近年來,隨著蘇家山村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凸顯,返鄉后的蘇發達看著大片耕地荒蕪,便決定回鄉務農,一方面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另一方面幫助家鄉農民增收。
2022年,周寧縣七步鎮蘇家山村峰巒疊嶂、云霧環繞,大片土地未進行開墾種植。鄭星亮攝
大片的荒地種什么好?這是蘇發達返鄉后不斷思考的問題。蘇發達通過和掛點單位周寧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的溝通、查閱資料、學習現有經驗,明確了自己的種植計劃。周寧縣有獨特的自然環境,四季分明,立體氣候明顯、晝夜溫差大,漫射光多,形成了獨特的山區立體小氣候,為馬鈴薯生長提供了“宜居”環境。
2022年至2023年,蘇發達忙著將周寧縣七步鎮蘇家山村的荒地進行復墾復種。鄭星亮攝
打響烏蛋變金蛋“生產模式”
在周寧縣,馬鈴薯的方言叫做烏蛋。蘇發達選育周寧縣高山黃土地的優質種子,協調組織技術人員在生長期進行田間管理,進行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施肥等培訓,破解目前技術短缺等問題。田間地頭處處可見他帶領著村民忙耕種、備生產的身影,目之所及,一派耕種繁忙景象。
2023年6月,周寧縣七步鎮蘇家山村馬鈴薯豐收景象。鄭星亮攝
“今年我們大棚土地產量還不錯,畝產5000斤左右,賣價較往年也高了不少,按照目前市場收購價,一塊八毛一斤,我種的這些土地,預計能收入大幾十萬。”蘇發達看著豐收的馬鈴薯高興地說。望著一個個“金蛋”出土,回顧從播種到豐收,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心血和汗水。“村民的口袋鼓起來了,土地的效益也有效發揮了,我真的發自內心的高興。”
為糧農擺脫收成“后顧之憂”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一年好景,莫過于“豐收”最撫農民心。但隨著馬鈴薯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銷售也成為關鍵。為有效保障農民利益,助力鄉村振興,蘇發達創建了“基地+農戶+銷售”的運作模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協同掛點單位周寧縣局(分公司)及福建省周寧有鯉投資有限公司按照“價格托底、訂單收購”的原則簽訂認領協議,建立“收購+銷售”模式,對掛鉤對接村收成馬鈴薯進行統一收購,確保馬鈴薯銷售渠道暢通,種植戶收益得到保障。從“烏蛋”變“金蛋”,不少村民靠種植馬鈴薯慢慢地鼓起了腰包,過上了好日子。蘇發達也在進一步擴大自己的“金蛋版圖”。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