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茄是一種生活方式,除了滿足口腹之欲外,它更能營造美妙的氛圍,為生活增添一份愉悅與撫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小妙招與小知識,在抽雪茄上我們也有一些有趣的小知識。
很多資深茄客都有“冷品”雪茄的小習慣,就是點燃雪茄前先抽兩口。雖然還沒點著,但通過這一道雪茄內部的空氣,或多或少都能嘗到一絲細微的雪茄味,這味道肯定和點燃的雪茄不同,但多少能暗示一下雪茄的風味。
例如,如果一支雪茄偏辛辣,那么冷吸一口就能明顯感覺到刺激感;如果雪茄比較溫和,冷吸一口可能就只能品味到很淡的雪茄味;如果冷吸時明顯感覺到氨水味等怪味,那么說明這支雪茄沒有醇化好,或者是支新鮮的雪茄。
當然了,直到點燃雪茄之前,我們都沒法判斷一支雪茄的好壞。但冷吸一口,是圈里人的一種玩法,多少能提前預支一下雪茄的味道。
如果存放的環境處在不適當的濕度與溫度條件下,雪茄是會隨著時間逐漸失去原本的香味與口感的。例如雪茄長期處于較干的環境下,雪茄中帶有重要香味元素的油脂會隨著水分蒸發而流失,這時再多的努力也只是維護其變得不會更糟,無法達到最佳的風味狀態了。因此為了不讓雪茄變味或丟失香味,最重要的是養好雪茄。
當然,如果已經發生了香味丟失,可以嘗試進行逆向操作,藉由再加濕來增加水分,或將雪茄移到適當的溫濕度存放環境。但失去香味(味道)的雪茄猶如一杯走味的咖啡,再加熱也是沒有辦法入口的,雪茄的香氣一旦離開就回不來了。
對于這個問題,很多茄客都有不同的看法,古巴作家因凡特就在《圣煙》中提到:無論如何茄標都應該先去掉。之所以持有這個觀點,主要和以前的一些雪茄規范有關。在十九世紀的歐洲,抽雪茄先把茄標拿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規范,他們認為一個紳士是不應該抽帶有茄標的雪茄的,傳統的紳士態度要求摒棄所有的外在炫耀。
也有很多茄客認為不應該摘掉茄標,據說茄標的誕生和凱瑟琳大帝有關,她每天都會抽數十只雪茄,但是經常被抽到尾部的雪茄燙傷,于是她在雪茄和手指接觸的地方纏繞上了一條絲帶,用來防止不小心的燒傷和手指沾染到灰漬。這個雪茄絲帶也就成為了第一個雪茄茄標,之后雪茄商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于是在提供雪茄前就預先把絲帶纏上,同時絲帶還增加了雪茄信息,也就由此誕生了茄標。因此他們認為茄標是拿雪茄的地方和防止被燙傷的,所以不應該摘掉。
那么茄標到底去不去掉呢?我們的建議是率性而為,畢竟我們抽雪茄,享受的應該是一種舒適的生活態度,刻意取下茄標反而成了一種執念。
雪茄是有保存期的,但是它的保存期并不固定,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品牌、型號、制造工藝、儲存方式等。如果沒有特意存儲雪茄,那么保存期通常也就6-8個月。
如果雪茄在正確儲存的情況下,其味道和品質可以維持數年之久,甚至品質好的雪茄可以保存數十年,而且這種情況下,保存的越久味道就越有韻味。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