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為《吸電子煙或導致骨質疏松》的報道引起廣泛關注。然而我們注意到,這項來自美國的研究已被美國科學與健康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on Science and Health,以下簡稱“ACSH”)辟謠:“研究令人困惑,由此得出的任何結論都是錯的。”
《電子煙會導致骨骼損傷?是與否,一項令人困惑的研究》,發布于ACSH官網
原來,一切問題都出在定義上。研究對電子煙用戶的定義是“在過去30天內至少用過一次電子煙”。也就是說,無論是每天使用電子煙的重度用戶,還是30天內僅嘗試過一次就再也沒用過電子煙的人,都叫電子煙用戶。那這里是否包括前29天都抽卷煙,最后一天才開始用電子煙的“電子煙用戶”?他們易骨折該怪卷煙還是電子煙?
“作為研究前提的定義都不成立,結論自然毫無意義。”ACSH生命科學板塊負責人、文章作者Cameron English犀利地說道。
再來看具體的研究內容。該研究發布于《美國醫學開放雜志》,稱對5500多名成人電子煙用戶調查發現,使用電子煙與脆性骨折的患病率高相關。結論看起來很駭人,其中邏輯卻漏洞重重:電子煙用戶的脆性骨折患病率更高=電子煙用戶更易骨折=電子煙用戶骨質疏松=電子煙導致用戶骨質疏松——典型的滑坡謬誤。
骨折患病率高是否是因為用戶從事危險工作?骨折患者除使用電子煙外,是否還有其他習慣共性?用戶是否在使用電子煙之前就有骨折史?研究邏輯中的每個等號,都能被打上問號。
更致命的是,該研究的部分結論還與已被國際證實的權威科學結論相悖。
Cameron English表示,自己注意到這篇研究,是因為研究稱“卷煙、電子煙雙重用戶的患病率比煙民的高”。英國公共衛生部早在2015年就證實電子煙能減去卷煙95%的危害,用戶舍棄危害更大的卷煙,怎么患病率反而更高呢?
他去研讀了這份研究,結果發現研究完全自相矛盾。數據顯示,電子煙前用戶的脆性骨折患病率比現用戶的還高,按研究結論(電子煙是致病因素),停用電子煙應該不易骨折才對。研究數據顯示,停止使用電子煙的前用戶(Former users)患病率比現電子煙用戶(Current users)的高
其實,研究作者已經寫明結論的局限性,包括沒有區分被調研對象使用的電子煙品牌、使用時間,做更具體的對照分析等。然而,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媒體,都只側重傳播“電子煙導致骨質疏松”這一聳人聽聞的結論。
“該研究人員曾表示‘我們的發現對公共衛生的潛在影響是有說服力的’。恕我直言,從這項研究中得出任何結論都是錯誤的。即便使用電子煙會導致骨質疏松,我們也需要通過更科學的研究來證明。如果這種情況存在的話。”Cameron English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