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行業洗牌已經正式啟幕。國家煙草專賣局公開數據顯示,已有20余家電子煙相關企業申請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核發事宜得到辦結,且全國統一電子煙交易管理平臺已于近日上線。
全國數以萬計的電子煙零售店正發生巨變。深圳一家悅刻專賣店店主鄭丘表示,交給悅刻的5000元保證金已退回,已申請了電子煙零售許可證,但“僧多粥少”,極有可能拿不到。
專賣店上游的電子煙品牌方,則一邊給專賣店店主退保證金,一邊等待著許可證。電子煙從業者謝榮稱,拿不到許可證,很多企業會出國建廠;若拿到了,產能擴充會受限,可能也需要去海外增設廠房。
不過,謝榮認為,國家推動電子煙合規化,且中國煙民體量龐大,電子煙產業的未來是樂觀的,尤其是對中小品牌而言,行業不再惡性競爭,企業生存空間更大。
了解到,國家煙草專賣局為《電子煙管理辦法》《電子煙》國家標準及配套政策設置了過渡期,過渡期于今年9月30日結束,距今還剩103天。
開業一年多,隨時關店“跑路”
“做好了立馬轉行的準備,自己也有其他謀生本領。”鄭丘的電子煙專賣店面積不到20平方米,去年3月開業。如果拿不到電子煙零售許可證,等10月政策過渡期結束,他就打算關店“跑路”。
目前,各級煙草專賣局只能在指導數量的上限內核發許可證。鄭丘已提交電子煙零售許可證的申請,剩下的就是“聽天由命”。
中國電子商會電子煙行業委員會、卷卷智庫的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電子煙零售點約有19萬個。而目前,全國33個省市規劃的電子煙許可證總數不到5萬張,只剩上海和山東未公布規劃數量。
在深圳,電子煙零售網點相當密集,鄭丘的店周邊同樣如此,競爭激烈。雖然悅刻退了保證金,但他的10萬元開店成本還沒收回,其中包含給房東的5萬元店鋪入場費、3萬元的裝修費等。
開業初期,鄭丘的店每月純利潤一萬元左右,預期一年回本。但去年下半年以來,受疫情和各方面因素影響,店里生意慘淡,幾乎沒有新客戶上門,至今沒能回本。
據他所述,最近幾個月,店里都是虧損狀態,如果實在經營不下去,可能會立即關店,不會等到10月。
更讓鄭丘困擾的是漲價以及進貨難的問題。他坦言,今年《電子煙管理辦法》發布后,上游代理商開始炒作,每盒煙彈進貨價上漲5元或10元,直接導致店里凈利潤減少。
他透露,隨著政策的發布,悅刻進行了內部調整,進貨渠道變得不順暢,煙桿全方面缺貨,經銷商有錢也買不到,上游代理商開始搭售,用冷門產品捆綁爆款產品。
以前,鄭丘經常收到悅刻發來的各類消息、物料,現在很少和對方聯系了,只是還在進貨。不過,他也在關注悅刻申請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的進展,因為一旦悅刻拿不到許可證,他將無法繼續銷售悅刻產品。
考慮到10月起水果味電子煙將被禁售,以及國家征收電子煙稅的可能性,鄭丘表示,就算拿到零售許可證,也不一定會繼續經營這家店,因為不知道能否盈利。
目前,鄭丘店里百分之八九十的銷售額都來源于水果味電子煙,其他電子煙專賣店也同樣如此。
專賣店將變集合店,中小品牌受益
“電子煙集合店是未來趨勢,會像煙酒商店一樣屬于國家管控,不再和品牌方綁定,就像不會有中華煙、芙蓉王專賣店。”謝榮在一家頭部電子煙品牌企業工作,他表示,行業的商業模式會發生巨大調整。
《電子煙管理辦法》規定,取得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具備從事電子煙零售業務資格的企業或者個人,不得排他性經營上市銷售的電子煙產品。
便利店里的電子煙零售點。
謝榮坦言,專賣店無法繼續存在,品牌方需要給店主們退保證金,前期給的補貼也打了水漂。專賣店集體轉為集合店,中小品牌雖然有損失,但也是機會,悅刻一家獨大的局面將會改變。
據他所述,以前中小品牌的專賣店數量很少,產品覆蓋范圍有限,以后有機會在全國數萬家集合店上貨,受眾人群、覆蓋面都會更廣。
卷卷智庫、IECIE電子煙展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悅刻有2.76萬家專賣店,占市場總量的58.2%,第二名的柚子僅有5000余家專賣店。
謝榮表示,專賣店消失,還會促使電子煙品牌方轉型。以前,品牌方都是靠補貼吸引商家來加盟,從而提高專賣店覆蓋面積,以后需要把精力集中到產品研發上。
深圳市真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真味生物”)總經理鄒陽則對表示,水果味禁售,未來電子煙的品類會比較少,產品本身優勢會轉化為品牌效應,品牌效應則決定溢價空間。
水果味電子煙無法銷售,集合店生意會不會特別慘淡、無法存活?謝榮認為,這確實會讓電子煙損失一批消費者,但是中國有數億煙民,他們足以撐起市場。
國家煙草專賣局官網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20余家電子煙相關企業的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申請獲批,其中只有兩家電子煙品牌,即本霧和徠米,其他都是供應商或者代工廠。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有關規定,上市電子煙產品必須通過技術審評,而當前只有兩家國家認可的機構可以做這件事。多位業內人士告訴,目前檢測能力遠遠無法滿足需求,導致一款產品從寄到機構到檢測完成,至少需要三個月,希望主管部門可以將檢測權限下放。
出口訂單增加,企業擴產瞄準海外
了解到,我國7成以上的電子煙企業是以出口為主,專供出口的電子煙產品不受國內水果味電子煙禁售的約束,但產能新增受到了限制。
根據國家煙草專賣局相關文件,要調整優化電子煙產業結構,嚴控新增產能,合理控制產能規模,防止產能過剩。
已獲得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企業的高管張雄對透露,主管部門為公司核定了年產能,按照規定,未來一年內,公司只能按照核定年產能指標去生產。
而他根據今年前5個月的產量和銷量估算,今年的訂單和產量會大增,主管部門給的產能指標今年底就會用完。另外,了解到,由于處在政策過渡期內,一些公司的新建廠房項目無法動工。
許可證的下發,也意味著產能的管控。張雄提到,面對海外市場對國內電子煙產品的大量需求,產能的限定較大程度上會影響到產品出口。
“我們得知,在產能受限的情況下,有很多企業要走出去,很多公司在海外的工廠已經開始建了。” 張雄坦言,公司目前還在觀望國家關于產能擴充方面的政策。
6月16日,霧化液龍頭企業真味生物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申請獲批。鄒陽接受等媒體采訪表示,公司成為第一批獲得霧化物許可證,是因為前期資料準備得比較充分。
“企業們希望有新增場地的申請窗口出現。”他提到,國內有非常完整的電子煙上下游產業鏈,對于電子煙的產業發展有天然的優勢,面對海外市場對國內電子煙產品的大量需求,有很多企業的出口訂單正在不斷增加。
據謝榮所知,拿不到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的廠家會選擇去海外建廠。另外,海外客戶的訂單量是動態的,不可預估的,一些企業也會因為產能受限去海外。
了解到,在電子煙供應鏈上,電池、棉花的供應商不需要許可證,產能不受限制,沒有海外建廠的需要,但生產煙堿、霧化液、霧化器、成品電子煙的企業均需要許可證。
另外,鄒陽也表示,新規落地將會引領行業更加規范、有序和健康發展,長遠看對于霧化煙產業是利好,能敦促企業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的管理能力、重視生產制程的規范化以及可追溯性。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