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魚肚白的天空下,四周還一片靜謐。此時此刻,廣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柳州卷煙廠制絲車間廠房里卻早已燈火通明,車間的維修班組在烘絲筒前忙碌起來,調試設備閥門、檢查軸承潤滑情況......
近年來,廣西中煙柳州卷煙廠制絲車間維修班組堅持把“高質效服務好生產一線”作為衡量工作的唯一標準,以責任和擔當,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出新時代的勞動者之歌。班組先后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廣西工人先鋒號”等多個國家及省級榮譽,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服務保障。
數字賦能創一流業績
走進柳州卷煙廠制絲車間的大門,一條條生產線映入眼簾,制絲集控系統發揮著“大腦”中樞作用,一條條設備信息通過高效的信息物理系統虛實映射反映在電腦屏幕上,先進的數字孿生系統幫助各崗位操作工實時監測設備運行情況......
班組的95后電工廖素明全程參與了這些系統“從無到有”的建設歷程,在他的印象中,技術難度最大的莫過于氣流式烘絲機出口水分偏差提升項目。
那段時間,在維修副組長趙曉雷的帶領下,廖素明和班組的青工們每天在車間現場與勞模創新工作室間奔走,分析設備運行機理、開發三維模型,搭建數字孿生可視化平臺。
“做這種智能制造類科研項目,很多時候都不知道該往哪里走。”回憶起那段時光,廖素明感觸很深:“困難一個接著一個,但問題解決之后的喜悅是常人無法體會的。”他們研制的氣流式烘絲機出口含水率數字預測模型成功實現設備全方位驗證,其控制水平一步邁入行業相關技術指標先進水平。得知消息的他喜出望外,“終于踏踏實實睡了一覺,然后又開始下一個迭代。”
這群95后年輕人僅用時半年,就解決了制絲車間氣流式烘絲機出口水分偏差深度提升難題,連續兩年獲得國家煙草專賣局運行司通報表揚,全面提升智能車間建設的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維修人員開展數字孿生可視化平臺搭建工作。(周珂全 攝)
激勵賽馬創一流工作
“這就和微信運動排名一樣,看著自己的積分一天天噌噌往上漲,特別有成就感……”班組機修工彭罡星和同事分享起每次看到創新積分排名的心理感受時,整個人眉飛色舞,滔滔不絕。
創新積分制的落腳點在于提升班組設備保障能力,為發揮積分指揮棒作用,班組新修訂的創新積分制管理辦法將工作量、工作質量、技術難度、時效性等內容納入維修工作評價與考核,形成可視化績效動態表單,建立了立項申請、立項評定、項目實施、成果申報、成果評定等一套完整的創新管理流程與激勵措施。
改進創新積分制效果立竿見影。兩年來,班組先后獲得國家31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發表技術論文30篇,11項六西格瑪項目分別被中國質量協會授予全國一等獎和二等獎;20項QC課題榮獲省部級以上QC發布賽一等獎和二等獎。
“改進創新積分制以來,班組所實現的全車間設備零故障斷流的每一秒、員工憑汗水和智慧積下的每一積分,都是設備保障能力提升最真實、最生動的證明。”班組長梁文斌介紹。
敢打必勝創一流團隊
隨著重大技術改造項目的推進和完成,企業加快了數智化工廠建設步伐。起初,班組對云計算、智能視覺技術、知識圖譜等新專業名詞不知所以,尤其是得知企業即將大規模換裝智能設備時,大家頓感“壓力山大”。
“企業設備不斷升級就是倒逼大家換腦筋、變觀念,自覺轉職能、轉作風、轉方式……不轉型不行,轉慢了也不行!”在班組“大師課堂”上,廣西優秀高技能人才、公司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韋斌動員大家積極應對挑戰、勇于擔當作為。
發現問題是本事,解決問題是能力。班組以韋斌技能大師工作室、賀朋濤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平臺,分類別、分領域、分專業建立班組“創新人才技能矩陣模型”,積極組織開展“電氣設備維修技能競賽”“西門子編程競賽”“機修工設備點檢技能競賽”“輸送設備維修技能競賽”等多項競賽,構建“技能培訓+崗位練兵+技能競賽+資格取證+晉級增資”五位一體的專精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經過不懈的努力,近年來團隊成果豐碩。班組員工先后榮獲“廣西五一勞動獎章”“廣西技術能手”“全國煙草行業技術能手”“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這次,班組業績更上一層樓,獲評“全國工人先鋒號”。這不僅是對維修班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譽,更是對未來接續奮斗的鼓舞和鞭策。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班組將繼續以新的艱苦奮斗創造新的業績,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制造更加絢麗的華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