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省黔西南州煙草專賣局(公司)堅持以“金彩”黨建品牌建設為抓手,以黨建引領扶貧、以扶貧踐行黨建,充分發揮行業優勢,以煙葉產業扶貧為依托,逐步形成“煙葉產業立足貧困地區求穩定,貧困地區依托煙葉產業求發展”,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的新局面。
履行扶貧工作政治責任。州煙草專賣局(公司)黨委去年到各幫扶點開展回訪、調研20余次,深入包保的深度貧困村——晴隆縣長流鄉虎場村實地蹲點調研,組織召開“五人小組”、村兩委、黨員群眾共商會16次;全力下足“繡花”功夫,幫助實現易地扶貧搬遷436戶1989人;舉全局之力,確保系統對口幫扶的13個村1227戶5864名困難群眾“三年脫貧、兩年鞏固”的任務按時完成。目前,對口幫扶的5個村脫貧出列。
建立健全常態幫扶機制。成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辦公室,明確職責和具體工作人員,認真落實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干部結對幫扶等政策要求,派出7名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6名駐村干部全脫產駐村幫扶。2018年,投入扶貧捐贈幫困資金100萬元。
立足煙葉主業促農增收。將產業發展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相融合,努力打造“產業扶貧典范”。2018年收購煙葉64.35萬擔,上等煙比例72%,同比提升31個百分點;擔均價1389.4元,同比增加265.8元;實現煙農收入9.37億元,同比增加2.6億元;煙農戶均收入7.65萬元,同比增加3.38萬元。其中有79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3528人種煙脫貧,實現種煙收入5628.95萬元,畝均產值3252元,戶均收入7.1萬元,人均收入1.6萬元,超全州脫貧貧困線人均收入標準1.24萬元。
用好用足政策支農惠農。積極拓展扶貧幫困措施,優先將煙葉種植計劃向貧困地區傾斜,對勞動能力偏弱、無種植意愿的貧困戶,組織依托煙農專業合作社帶動脫貧;將扶貧幫困措施向困難卷煙零售客戶拓展,協調中煙工業公司定向捐助,進行適銷貨源支持,開展定制式指導服務,提高其經營能力。同時,最大限度發揮利好政策在煙農增收中的支撐作用,對貧困煙農因計劃減少的種煙面積給予專項補貼270萬元,用于煙農開展種植替代、調整產業結構,鞏固脫貧成果。
多元經營保障煙農增收。始終堅持“以煙為主、產業融合、多元增收、利益聯結、實現多贏”的工作思路,建立“煙草+合作社+煙農”的多元化增收模式,全州煙農實現多元增收6000萬元。2018年,對扶貧點晴隆縣長流鄉因地制宜,帶領虎場村發展黑糯米產業50畝,實現產值20萬元;帶領長流村發展五星枇杷產業1000畝,實現產值60萬元,20戶貧困戶成功脫貧;主動幫助協調“晴隆縣一戶一策項目資金”、農村信用社低息貸款共370萬元,用于幫扶點251戶貧困戶的養殖補貼及23戶貧困戶生產經營。
產業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按照“跳出烤煙抓烤煙、延伸鏈條助扶貧”的思路,依托煙農專業合作社,推進專業化服務和設施綜合利用,緊緊抓住“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機遇,圍繞煙葉產業,立足“煙+N”多產業融合模式,探索打造煙區產業綜合體,融合發展“綠色、有機、科技、景觀”農業,打造“煙葉強、煙區美、煙農富”的煙區產業綜合體,實現“生態增值、煙葉增效、煙農增收”。2018年,全州落實“烤煙+油菜”4.25萬畝,并拓展開發油菜的“籽用”“肥用”“菜用”“景觀”和“有機肥”五種用途,幫助煙農增收4250萬元;結合興義市豬場坪鄉長灣村石漠化土地土質現狀,探索發展“烤煙+金銀花”產業,帶領80戶貧困戶種植金銀花260畝,當年就給村集體帶來2.4萬元收益,幫助“空殼村”成功甩掉了多年的“窮帽子”。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