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云南大理,蒼山溢翠、洱海流光。
日前,有人在祥云煙農增收工業園發現一件“趣事”:“這是什么,里面怎么還有金魚?大家來看看!”
原來,在祥云煙農增收工業園廢舊地膜回收加工廠的污水處理系統旁放著一個大水缸,里面裝滿清水,幾條金魚在水里暢快地游來游去。
“這是我們檢查水處理效果的一個小措施。”祥云煙農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永元介紹。
雖然只是一個小措施,卻不難看出合作社背后的用心。
2017年,為全力配合大理白族自治州實施地膜回收工作,著力推進清潔煙田建設,祥云煙農專業合作社投資460萬元興建了地膜回收加工廠,計劃將全州煙田的廢舊地膜回收加工成塑料顆粒或者成品塑料管進行二次銷售,實現變廢為寶。
然而,隨著回收工作的不斷推進,廢舊地膜因缺少存放地點造成工業園區環境污染、地膜加工廢水排放易污染周邊環境、生產效率相對較低、加工成品單一等問題逐漸顯現出來。
為解決這些問題,合作社下決心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投資498萬余元修建了廢舊地膜存儲倉庫,升級改造廢水處理系統一套,全面改造提升了加工生產線。經過處理的廢水清澈見底,能夠二次使用。有人建議用處理過的水養幾條金魚,以檢驗廢水處理的效果,沒想到魚兒活得很好。由此,合作社順利打通了地膜回收產業鏈的難關,為今后的地膜回收加工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地膜回收是一項利國利民利社的事情,也是實現鄉村振興和生態宜居的重要措施之一。煙葉是大理州乃至云南省的支柱產業,種植面積大、標準化水平高,也意味著地膜使用量大、回收任務重。
自2017年開始,大理州煙草專賣局(公司)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讓煙農充分認識到地膜對土壤和環境的破壞性、廢舊地膜回收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將地膜回收工作作為煙葉生產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并制定了科學合理的回收標準,要求基本清潔,每畝不低于8公斤。同時,他們還加強資金扶持,在提高煙農廢舊地膜回收積極性的同時增加煙農收入。
“以前,誰能想到這些爛地膜還有人要?這幾年,煙田里的地膜我早早就整理好,等著合作社回收。去年,我種了50畝煙葉,回收廢舊地膜430公斤。”鶴慶縣松桂鎮煙農趙銳發說道。
2017年和2018年,廢舊地膜回收加工廠共回收地膜8505噸,加工地膜6316噸,加工成品主要銷往昆明、晉城等地,截至目前已經實現經濟收入457.36萬元。今年,大理州種植煙葉48.18萬畝,預計回收廢舊地膜4500噸左右。
地膜回收、加工工作是鏈接煙農增收、煙葉生產與綠色發展的紐帶與橋梁,是大理州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今,大理州煙農增收工業園與全州12個合作社構成了完整的廢舊地膜回收加工產業網絡,能夠有力組織全州六萬戶煙農高質量完成廢舊地膜的回收工作。經過設備升級改造后的加工廠不僅能夠有效減少周邊環境污染,還能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預計今年可以實現銷售收入390萬元。讓大家為之頭痛的廢舊地膜問題,如今已經成為煙農增收新途徑。
“下一步,我們計劃將廢舊地膜加工成滴灌產品、水管等適合煙農使用的塑料制品,以更低的價格回饋煙農,為煙農降低生產成本。”楊永元充滿信心地介紹說。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