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師,你看我今天煙烤得怎么樣?”8月26日,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守望鄉彩云合作社烤房內,守望鄉建檔立卡貧困戶馬金明正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昭通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首席烘烤師袁坤請教烘烤技術。
袁坤蹲下身,拿起眼前的煙葉,細致地點評起來:“煙葉成色不錯,溫濕度控制到位,就是這幾桿煙葉編得有些密,烘烤不太均勻……”袁坤告訴馬金明:“近幾年我們這里種的是‘云煙116’品種,這個品種和我們之前常栽的‘云煙87’相比,在烘烤的變黃后期要多穩定6個小時。”
聽著袁坤的話,馬金明不由得連連點頭。
“老馬,你現在烤煙技術越來越好,你家的日子一定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年一個樣!”離開烤房時,袁坤給馬金明鼓勁道。
烏蒙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是全國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的主戰場之一。昭通市就地處片區腹地。煙葉產業是昭通市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之一。
脫貧攻堅,產業增收是關鍵。近年來,昭通市在嚴控規模、限產壓庫、種植計劃大幅削減的形勢下,實現了“煙農售煙總收入、煙葉稅、戶均售煙收入、畝均售煙收入不減”。2018年,昭通市煙葉生產主業實現總產值8.78億元,多元產業實現總產值4859.84萬元,全年通過煙草主業增收和多元產業發展增收,實現4691戶煙農脫貧。
眼下,在昭通有很多像馬金明一樣的煙農,通過科學種植煙葉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依托優勢 煙農種煙獲益多
眼瞅著秋天到了,又到了收獲的季節,煙葉已全面進入成熟采摘和烘烤階段。行走在昭通市各煙區看到,煙農們正在忙著采摘、運輸、編煙、上烤,大家分工合作,一片豐收勞作的喜人景象。
8月28日一早,在彝良縣洛澤河鎮倉盈村核桃坪煙草烤房里,煙農張大雄和妻子一個遞一個擺,烤好的煙葉被整齊碼放在拖拉機上,今年張大雄種植煙葉95畝,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
“1978年,我跟隨母親來到了洛澤河鎮倉盈村核桃坪,當時核桃坪的貧困深深震撼了我幼小的心靈,當時便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貧困的面貌。”張大雄說,2004年,帶著妻子,開始種植煙葉。其先后利用種煙收入在倉盈村蓋起了樓房、購買了汽車,并且為了方便煙葉生產還購買了拖拉機及各種機械化器具。
如今的張大雄不僅是彝良縣洛澤河鎮的一名種植大戶,還是赫赫有名的“致富能手”。2019年張大雄種植煙葉95畝,他在依靠種煙脫貧致富的同時,還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幫助自己種植、采收、分級煙葉,帶動了倉盈村核桃坪大量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和致富。 2019年,響應烤煙綠色發展、生物防治的要求,帶頭種植萬壽菊、向日葵防治病蟲害,減少農藥施用,提高煙葉產量和質量,提高烤煙種植收益。
“全縣有洛澤河、龍街、奎香、海子等7個鄉鎮種植烤煙,充足的耕地資源完全能滿足輪作要求,土壤結構疏松,有機質含量高,多為黃壤、黃棕壤、棕壤類型,富含充足的有機質,富含碳酸鹽巖類成分,酸堿度在5.5-7之間……”彝良縣煙草分公司副經理王文斌說,彝良縣具有優質烤煙生產的優勢,近年來全縣充分發揮煙草產業優勢,助力脫貧攻堅。2019年,全縣有132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烤煙面積1.4327萬畝,戶均種植10.84畝,較2018年增加1.4畝。預計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烤煙收入5140萬元,戶均收入3.89萬元,預計純收入3296萬元,能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9417人脫貧或不返貧。
同時,充分發揮昭通烏蒙山區優質生態優勢,實現彝良煙葉產業持續向好和高質量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發展,實現煙草產業興旺,煙區生態宜居、煙區鄉風文明、煙區治理有效、煙區生活富裕。
立足資源 拓寬致富渠道
促進煙農增收,不能只走煙葉生產一條路。昭通市昭陽煙區擁有10萬畝基本煙田、9.7萬平方米育苗大棚、3524座密集烤房;與此同時,昭陽煙區已經培育了1121戶職業煙農,建成煙草專業合作社5家,擁有數千名專業服務人員。如何利用好這些資源,幫助煙農增收,是近年來昭陽煙草人思考最多的問題。
在昭陽區布嘎回族鄉花鹿坪村,煙農高軍激動地介紹了自己如何從自家的幾畝地到流轉100畝土地和種植烤煙的過程:“在煙草公司的幫助下,我自己成立了煙農合作社,周圍的百姓有人力的出人力,沒人力的出土地,通過合作社流轉了100畝土地,全程機耕,既省工又省力,在我們這里,種煙比我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的怕是沒有。去年進行了煙地輪作,我全都種上了水果豌豆,增收20萬元!”高軍說著說著眼睛里泛起了淚花。通過土地流轉,散種散養變成了規模化輪作,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為生產技術的落實、規模化管理經營帶來了便利,讓不少煙農享受到了實惠。
“去年以來,我們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開展育苗大棚、烤房綜合利用,種植人工菌,2018年實現產值60萬元,實現務工收入15萬元。今年我們預計在海邊育苗大棚種植西瓜和葡萄,合作社找的務工人員都優先照顧當地貧困煙農,平均每人每天小工費都能保證80元以上。”昭陽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生產科科長胡啟賢說。
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類似的嘗試在昭通市還有很多。昭通市對每戶貧困煙農進行產業組合指導,組織煙農開展番茄、葡萄、西瓜、草莓、西紅柿、辣椒、黃瓜等蔬菜瓜果種植,為煙農戶均創收1.3萬元,昭陽煙區將持續傾力覆蓋每戶煙農都有“煙葉+”增收產業。
近年來,昭陽煙為全區1844戶貧困戶落實煙葉種植面積20755畝,形成了以小龍洞、守望、布嘎三個鄉鎮為中心的煙葉生產種植基地,占全區種植面積的91%。
昭陽區種植烤煙7.37萬畝,帶動煙農6715戶,戶均收入4.32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煙農人均收入1.27萬元,通過烤煙種植實現了穩定增收。
改善基礎設施 減輕煙農種煙投入
一間間烤房鱗次櫛比,一條條機耕路縱橫交錯,一個個煙水配套基礎設施發揮著威力,為煙農脫貧致富產生效益。這是8月27至28日,記者在鎮雄縣多個煙區看到的情形。鎮雄縣的煙農告訴記者,煙草公司參與精準扶貧以來,給煙區帶來了明顯變化。
鎮雄縣屬全國人口大縣、也是國家級貧困縣,一段時期也是全國烤煙種植大縣。長期以來,煙區的水利、機耕路、烤房等基礎設施薄弱一直困擾著煙農。
“煙葉種植既是煙草工業的基礎,也是廣大煙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彝良縣煙草分公司副經理王文斌說,改善煙區、煙農的生產狀況和種植條件,不僅是為了穩定整個煙草行業發展的基礎,更是煙草行業扶貧攻堅戰中應承擔的義務和社會責任。
“為恢復鎮雄縣發展老煙區,開發新煙區,不斷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減工降本’目標,穩定和發展煙農隊伍,確保煙草產業高質量發展。”鎮雄縣煙草分公司副經理高順波說,截至2018年底,鎮雄縣煙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涉及“五大類”,包括煙水工程、機耕路、煙葉調制設備、煙草農業機械、育苗設施共計10091件,煙草公司投入22240.72萬元。受益面積13.79萬畝,極大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推進鎮雄決勝脫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實現了“煙區美、煙葉強、煙農富”。此外,2019年,鎮雄縣煙草專賣局爭取中央財政補貼87萬元,政府投入補貼資金400萬元,新建密集烤房164座,改建改造487座,閑置密集烤房搬遷再建60座,維修密集烤房52座,為助推鎮雄烤煙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三年來,隨著國家局‘穩控規模’調整,鎮雄縣委、縣政府立足自然條件和傳統的產業基礎,向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傾斜。”鎮雄縣煙草分公司局長、經理史燕平說,結合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農業多業融合發展做實烤煙種植規劃,本著“以煙養煙、以煙興煙、助推脫貧”的長效機制,安排7000萬元資金,重點解決生產薄弱環節調制設施、打孔機械及樣板建設、燃料、優化煙葉結構等方面補貼,促進煙農減工降本增效。煙草企業以產前投入的形式對籽種、職業煙農化肥、有機肥及農家肥施用、密集烤房及農機具等進行補貼,共計補貼煙農2148.55萬元,極大程度地減輕農民種煙投入。
讓煙農增收致富底氣更足是每一個煙草人的職責和使命。昭通市脫貧攻堅采取的各項舉措只是手段,讓煙農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才是目的。相信憑借煙草產業扶貧栽下的“搖錢樹”,形成的“聚寶盆”,昭通市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村貧困群眾甩掉“貧困帽”,踏上小康路。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