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昭通市局(公司)認真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打造“最具影響力煙區”,為煙葉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良的生態環境。圖為煙農在煙田勞作。
在昭通煙區,專業化服務已經成為煙葉生產的常態。圖為煙站定級員(前右)在指導專業分級員對煙葉進行分級。
近年來,昭通市局(公司)嚴格按照工業技術標準,對煙葉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節點進行專人專項管理,借助專業化生產手段和網格化生產監管體系,確保煙葉生產質量。圖為彝良縣膜下小苗移栽后的煙田。
本文圖片均由昭通市局(公司)提供
對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布嘎鄉煙農馬本經而言,煙葉是“金色”的——11畝煙田的收入是這個四口之家的生活來源,每一片煙葉都如金子般珍貴;
對布嘎煙站站長徐斌而言,煙葉是“綠色”的——青山綠水環抱中,在每一塊煙田里,煙葉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按照綠色、安全的標準進行管理;
對昭陽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副經理李錦濤而言,煙葉是“紅色”的——烏蒙山地區扶貧任務艱巨,煙葉產業是助力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柱產業;
……
在云南昭通,煙葉產業融入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大局,背后是黨建引領、綠色生產、生態發展,承載著煙區17300多戶煙農的全部希望。
基于此,近年來,昭通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緊緊圍繞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黨組強調的“搶抓關鍵轉型機遇期,提升昭通煙葉高質量發展”要求,統一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推動煙葉生產各項工作實現穩步提升。
“在行業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的指引下,以煙葉高質量發展理念為引擎,借助打造‘最具影響力煙區’的契機,我們通過思想引領、綠色發展、專業服務、扶貧攻堅,著力構建煙葉生產轉型發展的煙區新模式。”昭通市局(公司)主要負責人劉永軍說。
思想之變
—— 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個堡壘
在昭通市局(公司)看來,想要實現煙葉生產方式的轉變,思想轉變是前提。
“煙葉生產,從本質上來看,也是一種商品化行為,必須由單純粗放式發展模式走向集約化、內涵式發展模式,才能真正實現提質增效。”在劉永軍看來,新的時代背景下,煙葉高質量發展需要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這種變革,有著特殊的背景。
在昭通,種煙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昭通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山高谷深,市內平均海拔1685米,其中最高海拔4040米(巧家縣藥山),最低海拔267米(水富縣滾坎壩);另一方面,不同種植區域有著相對不同的自然生態環境,有“十里不同天”的說法。
同樣是種煙葉,在昭通的大山里可能要比在平原地區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這就意味著,我們的生產要更加精益,政策要更加精準。”昭通市局(公司)煙葉生產科科長廖萌斐說。
思想轉了,如何才能保障措施有效落地?
在這個過程中,黨建引領成為關鍵的一環。
“正是因為昭通煙葉生產發展的特殊條件,我們才更要充分發揮好黨建在思想轉變與干事創業中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昭通市局(公司)黨委副書記張雄說。
在昭通煙區,黨建與生產的融合效應隨處可見。
比如,在每年4月初到5月中旬開展的“百人下煙田促移栽”活動中,昭通市局(公司)從市縣兩級單位機關抽調黨員干部職工100多名,成立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烤煙移栽推進工作領導組和17個烤煙移栽工作推進組,黨員干部全部掛鉤到縣,壓實責任、沉下身子、苦干實干。
比如,在今年抗旱保苗關鍵期,彝良等煙區的多個煙站將黨支部活動與“抗旱保苗”工作緊密聯系,在炎炎烈日下組織黨員前往旱情較為嚴重的田間地頭,組織車輛、協調水源、補水補苗,將黨旗插在每一片“責任田”里。
再比如,近年來,煙葉收購期間,昭通各煙站收購現場秩序井然、管理有序,每個部門、每條收購線上都設有黨員先鋒示范崗,煙站所有黨員都佩戴黨徽,為煙農提供真情服務。
……
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個堡壘。通過黨建引領,昭通市局(公司)的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綠色發展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
發展的底色決定發展的成色。“綠色”,就是昭通地區發展的底色。
在昭通市昭陽區守望鄉水井灣村,上萬畝煙田連接成片。與一般煙田不同的是,在路邊,一排排向日葵迎風而動,仿佛在綠色海洋外構筑起一道道黃色的防護網,引來周邊村民駐足觀賞。
這是昭陽煙區在建立和保護煙田生態系統過程中構建的“生態島嶼”。
近年來,昭陽煙區認真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結合煙區實際,按照昭通市局(公司)綠色防控要求開展相關工作,保障煙葉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
栽種向日葵便是昭陽煙區綠色生態發展道路上的創新之舉。
昭陽區局(分公司)黨委書記、局長、經理呂道林介紹說,今年以來,昭陽煙區不斷探索符合地方實際的新方法,在核心煙區種植向日葵6000畝,有效發揮了向日葵對烤煙害蟲的誘集作用,促進了煙田自然生態平衡。
向日葵種植只是昭陽煙區綠色生產的一個縮影。在呂道林看來,提質增效與環境保護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只要找對辦法,兩者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
事實上,綠色理念貫穿于昭陽煙區煙葉生產的每一個環節。
王開樹是布嘎村十舍的一名煙農,種煙已經有近20年的時間。他說,自己煙田里的21畝烤煙,片片都是生態煙。近幾年,昭陽煙區的專業技術人員每年都會跟他們耐心細致地講解綠色防控措施的好處。
“你看,所有土地都是通過有機肥改良過的,對付蚜蟲有煙蚜繭蜂,對付蛾蟲有黃板、藍板,田里施的是農家肥,除草劑等煙草公司堅決不讓使用,用完的地膜也要回收,整個煙田里看不到任何垃圾。”王開樹笑著說,在這樣的環境里,煙葉怎么可能長不好?
對此頗有同感的還有布嘎村的煙農施宗富。施宗富今年43歲,有23年的種煙經驗。在他看來,烘烤原料的變化也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一個重要表現。
“以前,我們烘烤都要燒煤,烤房里堆滿煤渣。烘烤期間,不僅整個烤房會烏煙瘴氣,還會影響到周邊村民的生活環境。”施宗富說,自從煙草公司推廣使用了生物質燃料,整個烤房及周邊的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呂道林說,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煙葉生產必定會與環境保護相得益彰、相互促進。
專業服務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你聞聞,這煙葉烤得多香啊!”8月3日,當水井灣村一舍的烤房群里烤出第一爐煙后,抱著自家金燦燦的煙葉,煙農馬恩露出了笑容。
從2016年開始,馬恩種的烤煙再也不用自己費心費時烘烤了,他只需將采收的煙葉交給專業合作社的烘烤師即可。
俗話說,種得好不如烤得好。長期以來,烘烤是包括昭通在內的云南全省煙葉生產的瓶頸。“烤煙對于溫度、濕度的要求非常高,除了一些富有經驗的‘老把式’外,普通煙農稍不注意,就會造成較大損失。”廖萌斐說,很長一段時間,昭陽煙區的烘烤損失率高達15%以上,個別地區的烘烤損失率甚至一度達到30%。
煙農的需求,就是煙草人的追求。2015年,云南煙草商業系統開始打造省市縣鄉多層級烘烤隊伍,昭通市局(公司)結合實際,組建了首席烘烤師、烘烤師、烘烤主管和基層烘烤技師四級烘烤隊伍。
首席烘烤師袁坤是其中的代表。作為在基層摸爬滾打多年的一線烘烤人員,袁坤深切理解煙農被烘烤環節“卡住脖子”的滋味。他帶領團隊四處奔波,探究烘烤技術、組織烘烤培訓。2018年,昭通煙葉烘烤損失率降至7%以內。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在昭通煙區,專業化服務已經成為煙葉生產的一個常態——
在育苗環節,昭通市局(公司)嚴格遵循“矮育高用、縮點擴容、設施配套、高效利用、商品供苗”原則,以培育適齡壯苗為目標,按照專業化育苗方式,分時段、分梯度、分批次播種,實現了早播種、早出苗、早成苗、育壯苗的目標。
服務好不好,煙農最有發言權。
馬恩說,家里20畝烤煙,從育苗到收購,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貼心服務”。
“就拿機耕來說,以前由于家里缺乏勞動力,起壟時盡管有鄰里幫忙,一天下來也犁不出幾畝地;現在專業化的機械隊伍‘進駐’地里,一天20畝地沒問題。”馬恩邊說邊豎起了大拇指。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