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煙葉看云南,云煙之鄉在玉溪”,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媲美津巴布韋。1953年的“全國煙葉質量評比”,玉溪煙葉創造了108分超滿分傳奇,成就了“云煙之鄉”66載美譽。烤煙,不僅僅是當地群眾的主要經濟來源。今天,這片土地上的年輕人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乘著這艘金葉之舟,在追夢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釀出一壇美酒
李興鋒,外號“先鋒一號”,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富良棚鄉塔沖人。2004年以前一直在外打工,2005年回鄉創業。在他兒時的記憶里,父親常年在外,母親獨自一人拉扯兄弟二人,種植著2到3畝煙葉,異常辛苦。那時候他心里就暗暗發誓,一定要用機械化改變這種狀況。2005年李興鋒回鄉時,種煙沒有機械化,整地的速度緩慢,依然無法確保煙苗適時移栽。經過不斷的摸索、學習,2009年,乘著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東風,他牽頭成立了峨山縣坡拉坡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爭取煙草和農業部門的補助資金購買農機,開展機械作業,機械化開始走進山地。2013年他成立了峨山縣眾鑫烤煙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并成為理事長、法人。目前合作社有68臺大型拖拉機和768臺套其他小型機械,機手和農民社員數量超過300人,注冊資本超過2000萬元。兒時的夢想實現了,他想,現在我該回饋這片土地了。于是,所有的機手自家田地的機耕費用全免,貧困戶不僅機耕費用全免,還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老百姓對這個小伙子贊不絕口。2015年,李興鋒被評為全國20佳理事長。
煙葉采收以后,有4000畝的冬閑田,李興鋒以第二年的機耕費為交換,統統租回來種植大麥,并用來釀酒。塔沖村有一個很大的天然溶洞,洞里還有一條地下河,非常適宜儲藏白酒。李興鋒想出了一個新的營銷策略,在他這里購買酒的可以免費幫忙儲存,儲存地點就是這個天然的溶洞,100噸白酒很快被搶購一空。
今年,他組織了10個人去學習無人機駕駛,計劃明年購買無人機用于噴灑農藥,這個年輕人一直在為家鄉的現代化努力著。隨著煙草行業對煙葉種植的扶持和技術指導力度越來越大,今年李興鋒帶頭種植了44.5畝煙葉。他的目標是讓鄉親們依靠煙草這個支柱產業一起富起來。
敲響一面花鼓
8月23日,有著悠久種煙歷史的峨山縣塔甸鎮瓦哨宗村的煙田里,響起了歡快的花鼓聲,這是塔甸鎮首屆煙事文化節。“烤煙是我們塔甸的支柱產業,農民的收入主要就是靠烤煙”,這是在這里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塔甸人世代種煙,栽好一棵煙,在他們的心里有著不平凡的意義。在因煙而富的今天,他們決定把煙的故事展現給世人,向大家講述抽在嘴里的香煙,是經歷了怎樣漫長而華麗轉身的過程。
瓦哨宗有一個13人的花鼓隊,她們穿著繡工精致的彝族服裝,肩上挎著花鼓,跳起來熱情洋溢,連四周的空氣都瞬間變得熱鬧起來。隊員最小的20歲,最大的43歲,白天都在煙田里忙碌,只有晚上才能擠出時間來排練,即便如此,大家還是靠著對花鼓舞的熱愛堅持了下來。
瓦哨宗依山而建,四周森林茂密,風景秀美。這里講烤煙與油菜輪作,每年大年初二開始持續一個月的油菜花節是花鼓隊表演的主場。游客們觀看完表演,還可以在花海里品嘗原生態的牛肉湯鍋,然后帶上農產品回家。村里共有502戶人家,其中就有450戶種植煙葉,現在年輕人都不愿外出打工,依靠煙葉和油菜每年就有可觀的收入。村委會書記方鐵春告訴我們,明年這里將辦一個農家樂,邀請大家到這里來看山、看溶洞、看煙,聽村里的傳統故事,看花鼓隊的表演,品嘗本地食材,領略煙文化。他們將以煙葉為中心,邁向更寬裕、歡樂、豐收的新年景。
彈奏一把月琴
走進江川區安化彝族鄉,翻過郁郁蔥蔥的小山,路過一片絢爛的格桑花,在路口遇到了一個盛裝的彝族小伙子背著月琴匆匆趕路。他叫穆晨,今年18歲,3年前開始拜師學習月琴彈奏和手工制作。穆晨喜歡月琴,愛好彝族歌舞。平日里,他和父母一起種植著30畝煙葉。煙葉對這個小伙子有著不一樣的意義,他有幾歲,家里就種煙多少年了。煙葉是這個家主要的經濟收入,也是靠著這棵煙,他上學、拜師,學習月琴制作。他看著父母年復一年地種植煙葉慢慢長大,直到參與其中,將這個經濟發展的支柱傳承下去,發展好,就像他的理想一樣,“將安化的彝族文化傳承下去”。雖然嗓子不舒服、有點咳嗽,小伙子還是在煙田邊彈起月琴,給我們唱了一曲彝族敬酒歌。月琴彈起來,歌聲響起來,舞步跳起來,剛開始的拘謹都沒有了,只有一個自信滿滿、對未來充滿期許的少年,為自己的夢想努力著。
守護一池碧波
撫仙湖,又名澂江海,是中國最深的高原淡水湖,是云南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國水質最好的湖泊。土地承包人莫躍剛的1600畝煙田就坐落在美麗的撫仙湖徑流區。
莫躍剛今年36歲,早年在外當兵,2003年退伍回鄉以后一直做磷化工生意。2018年云南省政府和玉溪市委、市政府實施撫仙湖徑流區土地休耕輪作,抓住煙葉生長期長、需肥量少,對環境保護力度大的特性,以煙為主布局,首次開展“2260”高端特色煙葉開發項目。2019年,“2260”高端特色煙葉開發項目種植面積擴大到2萬畝。莫躍剛意識到新的機會來了,到徑流區右所鎮承包了1600畝土地種植煙葉。
為了保護撫仙湖的一灣碧水,莫躍剛選擇施用有機肥,采用生物質燃料進行烘烤,還選擇了低肥農作物蠶豆與煙葉輪作,有效保護了撫仙湖生態。由于煙草公司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指導到位,莫躍剛的煙葉質量很好。作為本地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發展與環境保護兩不誤,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好撫仙湖,為子孫后代守護好這一池碧波。
微風拂過這片土地,夾雜著絲絲縷縷烘烤過后的煙葉香氣,煙農們依舊在煙田里忙碌著,他們的夢想將繼續在這里實現,故事也將繼續在這里傳承。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