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碩果累累。
在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鎮桑柏村,紅彤彤的蘋果、黃燦燦的酥梨壓彎了枝頭,散發著誘人的甜香。
桑柏村地處黃河沿岸,距離宜川縣城約45公里。這里山巒層疊、溝壑連綿,從壺口鎮進村,需要翻越幾道山梁;這里晝夜溫差大,土地被黃河水滋潤,適宜發展果樹種植業。
“我們村的果樹以蘋果、酥梨為主。目前共有蘋果樹1724畝,酥梨樹880畝。不管是蘋果還是酥梨,品質好、含糖量高,非常受消費者歡迎。”望著成片的果樹,桑柏村黨支部書記楊天書笑著對記者說,如今通過網上售賣、快遞郵寄,桑柏村的水果已經賣到了上海、深圳等大城市。
說起網上售賣、快遞郵寄,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延安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駐桑柏村第一書記丁朋輝。
為鞏固脫貧成果,今年6月,丁朋輝受組織委派到桑柏村擔任第一書記。剛一上任,他就馬不停蹄地走村入戶、摸底調研。“通過調研我了解到,該村的蘋果、酥梨銷售渠道主要依靠果商上門收購,單一的銷售方式導致賣不上高價,果農的利潤低。”丁朋輝說。
豐產不豐“收”,是桑柏村群眾在致富奔小康路上必須克服的一大障礙。
村民楊延河自退伍后就在村里經營自家果園。“以前賣水果那叫一個糟心,忙前忙后不說,還得讓果商相中才行,更賣不上好價錢。如今通過互聯網賣水果,省事了,賺錢也多了。現在,我的微信好友有4000多人,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上,也有不少回頭客。”楊延河說。
為了讓楊延河這樣的果農更省事、能賺錢,丁朋輝可算是煞費苦心。
“現在村民人人都有手機,像微信、抖音等平臺普及率高,如果能用好這些渠道,就能打開水果銷售的一片新天地。”丁朋輝說,但由于該村果農年齡普遍偏大,很少接觸互聯網等新鮮事物,更別提用微信朋友圈、拍小視頻了。
于是從那時起,丁朋輝便開始挨家挨戶地講解網上售賣的好處,手把手地教果農如何使用手機上網。
在丁朋輝的引導和幫助下,該村果農普遍開始通過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平臺直銷自家水果,訂單不斷。
網上售賣,不僅要積極宣傳,還要搞好運輸。“有了訂單,必須及時將水果送到消費者手里。”丁朋輝說。
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丁朋輝了解到,該村村民曹延龍之前曾開辦了一個快遞代收點。“水果運輸,時間最為寶貴。經過調研,我們發現有一家物流公司在寄遞水果方面有優勢,用時短、服務好、費用也低。”隨后,丁朋輝便積極溝通協調,幫助曹延龍與該物流公司簽訂了代收物流業務的協議。
“以前,我這個快遞點業務量很少,平均每天也就十幾件。現在每天能發200多件快遞,不僅方便了果農,也讓我賺了錢。”曹延龍笑著說。
在丁朋輝的筆記本上,有他幫村民算的經營賬。以前果商來收購,蘋果收購價格每公斤不到4元,酥梨收購價格每公斤在3元左右。現在利用互聯網平臺,一箱梨或蘋果的售價約80至100元,剔除快遞費后,平均每公斤售價在12元以上,果農的收益大幅提升。
用真情、出真招、扶真貧、促脫貧,這正是延安市局(公司)精準幫扶桑柏村的真實寫照。如今,在延安市局(公司)的精準幫扶下,桑柏村的果香飄出了大山,村民們走上了一條屬于桑柏人自己的致富路。
“煙草公司不僅派來了第一書記、修了生產路,還帶領我們致富。在煙草人的幫助下,我們村在去年年底正式脫了貧、摘了帽。現在各家各戶的果樹產業蒸蒸日上,以后的日子會比酥梨還要甜。”楊天書說。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