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界,劉亞東算是入行較早的。今年39歲的他有著20多年的煙標收藏史。從山東到北京,5萬多枚煙標陪著他一路走來。劉亞東曾經在一家單位有穩(wěn)定的工作,每次遇上全國性的煙標大會,領導總找各種借口阻攔他前往,他就找機會偷偷地跑出去參加。后來,劉亞東干脆辭職下海,做起了買賣煙標的生意。3年前,他來到了北京報國寺開煙標專賣店,持續(xù)至今。
收藏始于兒時游戲
劉亞東記得自己喜歡上煙標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的。那會兒,大家都喜歡玩“拍三角”的游戲,而這個游戲的道具就是折疊的煙標。“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個‘帥牌’的煙標。當時覺得這枚煙標很有氣勢,很酷,就收藏起來了。我還記得那是陜西南鄭煙廠生產的。”劉亞東仍然記憶猶新。
不過,那時他還小,對于收藏來說還沒有什么概念。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劉亞東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本書,是介紹南京十大收藏家的。那本書里的內容他早已忘卻,可是書中的那位煙標收藏家讓他終身難忘。也正是從那時起,他開始正式步入收藏領域。
1996年,對煙標愛好者來說,是個不平凡的年份。這一年,全國各地舉辦了多場有關煙標的活動。“煙標收藏一下子火了起來。”劉亞東回憶道。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他意識到收藏煙標應該確定一個主題。在山東土生土長的他自然就選擇了“山東老煙標”這個主題,從此他就潛心收藏與之相關的老煙標。
堅持就會“得手”
劉亞東從小喜歡收藏各類的藏品,這也間接地使他認識了很多收藏愛好者,為此后煙標的收藏打下了基礎。劉亞東鐘愛的那個山東騰縣煙廠生產的“電視臺”煙標就跟郵票有緣。那次他去郵局看郵票,發(fā)現(xiàn)郵局里的一個熟人手里有個印有“電視臺”字樣的煙標,他很好奇。可是人家不愿意出手,他死磨硬纏,最后終于以10元的價格弄到手。從此,這張煙標從沒離開過他,陪伴他20多年。而如今,他把心愛的煙標從山東帶到了北京。
劉亞東翻著收藏了20多年的、厚厚的煙標冊,每一張煙標都有獨特的故事。他說他手頭的那枚“紅炮臺香煙”煙標是孤品,由中國專賣事業(yè)公司監(jiān)制。劉亞東得到這枚煙標并非易事。“這枚煙標曾經在很多位收藏大家手里輾轉過,后來這枚煙標到了安徽一位收藏家手里。別人無論出多高的價格他都不賣。最后,經過幾番周折,他答應給我,條件是我給他兩枚‘抗美援朝’的煙標作為交換。”劉亞東考慮再三,最后還是將這枚珍貴的藏品收入囊中。在他看來,收藏煙標不僅對煙標的種類行情都非常了解,還對煙標背后的歷史文化也有研究。“這枚‘紅炮臺香煙’煙標是因為這個炮臺在歷史上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而這個炮臺上的大炮的重要性也非同一般。”劉亞東表示。
慧眼識假貨
煙標跟其他藏品一樣,也有假標,并且在收藏市場泛濫。劉亞東有時候會幫朋友們辨別煙標真假,可是他也有打眼的時候。還記得那次是他在湖南常德參加一個有關煙標的活動。在活動現(xiàn)場,他遇到一個四川人向他推銷“藍塔牌香煙”煙標。這個煙標他以前沒見過,很激動,就花錢買了下來。一個小時之后,自己仔細端詳,發(fā)覺這個煙標的圖案很粗糙,紙張卻異常光滑。他憑著自己多年的收藏經驗,確定這個煙標是假的,就找到那個煙標商退貨了。
如今,全國各地不管哪個地方有煙標方面的活動,他都會盡量參加。“以前我有空的時候常常把自己收藏的煙標拿出來賞玩,可是現(xiàn)在生意太忙,都很少看了,但我還是希望有時間與周圍的朋友一起分享一下收藏的樂趣。”劉亞東如是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