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如今的互聯網時代,比以往更加需要工匠精神的回歸。”每一個想走出家門、融入社會,跟上時代步伐、不愿被社會所淘汰的人,他的首要任務便是尋找一份工作,而工作正是人生價值的體現。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份屬于自己的工作,便有了一個合適的社會位置。
《傳承工匠精神 爭做優秀員工》這本書共九章,每一個章節下又分為若干小節,其中每一個小節都會講述一個通俗易懂、深入人心的故事,讀起來很有趣味性。書中兩次提到居里夫婦提煉鐳的故事,三次提及佛經中“日精進”“日精進為德”之說,這些說的正是鍥而不舍的勤奮和努力。我們都需要以“日精進”三字時時刻刻戒勉自己,思考,改變,行動,向上,全力以赴并堅持到底,不斷精進,把工匠精神牢記在心,努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質,做一個優秀的員工。
工匠精神是把工作當做事業來做的感情。
在漫長的人生中,我們每一個人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工作中度過的。現實是很殘酷的,要生存,就要就業,要就業,就得去競爭,倘若我們只是把工作當成養家糊口的手段,當成無可奈何的認命之舉,懷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去干工作,能應付則應付,能推脫則推脫,我們就是把工作當成了一種奴役,我們就會把自己置于成天喊苦叫累、怨天尤人的悲慘境地。
優秀的工匠不是這樣,優秀的工匠善于從工作中找到內在的價值感。因為如果我們所擁有的知識在工作中有了用武之地,且所具備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好的影響,那不正是實現了自我價值嗎?所以,要像工匠那樣,改變自己,提升自己,不要把工作僅僅當成是掙錢的工具。正如書中所說,要充分認識到工作的意義,帶著感恩的心,把工作當成是一種修行,在工作中,主動追求目標,確立人生的方向,真正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事業來做,而且堅持、負責地做下去。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有動力,我們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工匠精神是克服懶惰的精進。
不錯,人都是有惰性的,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懶惰就是一種墮落,它就像一種精神腐蝕劑一樣,慢慢地侵蝕著我們。富蘭克林說:“懶惰像生銹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馬歇爾?霍爾博士說:“沒有什么比無所事事、懶惰、空虛無聊更加有害的了。”克服懶惰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忙碌起來。我們應懷著“內心愿意吃苦,甚至在一定范圍內還愿意吃虧”的心態,像工匠那樣,把工作當信仰,當做一生的追求,執著努力,堅持到底,克服自己內心的懶惰,做一個具有工匠精神的員工。
通讀這本書,有這樣一個故事讓我感悟頗深。書中提到的了一個澳大利亞男孩,尼克?胡哲,他天生沒有手、沒有腳,這種罕見的殘疾在醫學上稱為“海豹肢癥”。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先天殘疾的人,通過自身的努力,成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之一。雖然尼克沒有擁有健全的四肢,但他擁有一個健全的心靈、來自信仰的力量比什么都重要。
人生短暫,沒必要非得征服全世界,只要能超越自己就是進步和幸福。把工作當成事業來追求,克服自身惰性不斷精進,做好事情,做好自己,這也許正是優秀工匠給予我們最有價值的教益。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