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老家房子附近那一口甘甜的涼水井讓我永生難忘。
我出生在泉都石阡城邊一個名叫邱家坡的寨子里。寨中有一口冬暖夏涼,甘甜可口的涼水井。在炎熱的夏天,人們若是從田地間勞作歸來,定要從那口涼水井里舀一瓢冰爽的涼水,再咕嚕咕嚕地喝下,從頭頂到腳尖那一股透心的涼,真是讓人感到酣暢淋漓。記得小時候父親總是把買回來的西瓜先用涼水浸上半天,再切成一塊一塊的等待全家人坐在一起慢慢享受。我呢,時常是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吃得腮幫子漲鼓鼓的,滿口冰爽的西瓜汁直接從嘴角往下淌,一直淌到胳膊上,瞬間一夏的酷熱仿佛都被帶走。到了寒冷的冬天,田野里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池塘里的水更是冰冷刺骨,而涼水井的井口是一層白霧,井里的水卻暖和如春。所以,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人們也會在水井邊一邊嘮著家常一邊淘米洗菜或漿洗衣服、被子,涼水井很是熱鬧,讓人感受不到寒冬的凜冽。真是一幅濃郁的鄉村畫面。
在那還沒有接上自來水的年月,這口井是整個寨子和附近原石阡師范師生的飲用水源。每當天邊才剛露出魚肚白的時候,人們就已橫著扁擔,挑著水桶,從家里“吱嘎吱嘎”晃悠悠地出發,來到水井旁排著隊等候打水。涼水井經過一夜的養精蓄銳,井水已溢滿了井沿。這時,打水的人只需彎一下腰,把扁擔一端的水桶斜到進井水里,左右搖晃,就輕易的把水桶灌滿。人們挑上滿擔的井水往回走,臉上洋溢著一種自然的責任,神態悠哉的安慰,踏上了每天必須踏上的征程。只要幾個來回,就把家中的水缸裝得滿滿的。這口井水一年四季都不會干枯,它總是孜孜不倦地釋放著源泉,滋養著寨子里的父老鄉親和幾百名師生。
在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放學回家總是主動幫著做一些家務。當發現水缸見底時,就去水井挑水,在水井里搗鼓一陣子之后,晃悠悠地挑上一擔水,一路跌跌撞撞的挑回家。等到了家,木桶里灑出來的水把衣服鞋襪都打濕透了,桶里的水也所剩無幾。農村的孩子都是這樣的開始起步,挑水從大半桶到滿滿的一擔,從腳步晃蕩到步伐穩健,從一桶水晃晃蕩蕩到水靜不驚。
現在,寨子里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石阡師范早已于1984年停辦。往日熱鬧的涼水井逐漸的寂寞下來,它看起來是那么的平靜和深邃。寨子里幾乎沒有人去挑水了,母親也是偶爾到井邊洗洗菜,感受一下從前的生活樂趣罷了。看著養育了祖祖輩輩數百年的涼水井,像一個老人被新的時代所遺忘,我的心中涌上一絲淡淡的失落和莫名的傷感。
雖然,沒有人再喝涼水井的水了但是它的清冽甘甜,將永遠留存在我們的記憶里。現在,老家房子的涼水井也成了我心中永遠鄉愁,一段青春少年的記憶。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