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故曰,福禍無門總在心。
最近,中國學網為了幫助網友解決“人為什么要做善事”相關問題,通過歸納整理,在互聯網上給出了具體解決方案:其一,因為善不但對別人好,對自己也好,能讓別人和自己都得到安樂;其二,為了能讓自己好受一些;其三,追求心靈的升華;其四,幫助別人才是真正的快樂;其五,尋求內心的平靜;其六,對困難時接受幫助的報答;其七,消業積福,積累功德。說來說去,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尋求心靈的慰藉。
《基督教科學緘言報》曾登載過薩姆神父說過的一段話:40年來,我曾在富瓦等6個社區擔任神父,這6個社區的人口和富裕程度都差不多,可是其中有一個社區找我解決心靈問題的人最少,來教堂懺悔的人也不如其他社區多。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難道是這兒的人不夠虔誠嗎?有一段時間,我非常困惑。后來我發現,原來這個社區有一家孤兒收養中心,那兒有5名孤兒,正是這5名孤兒給他們帶來了福音,因為孤兒喚起了他們的善行,孤兒使他們有了行善的地方。而經常行善的人,心靈是不會出現問題的,即使心靈出現問題的人去行善,心靈也會得到慰藉。
薩姆神父的這段話,不僅讓新墨西哥州取消了《116法案》,也讓被驅逐的3名流浪漢順利返回新墨西哥州。在迎接3名流浪漢歸來時,富瓦社區的人全部出動,他們舉著標語,喊著口號。其中有這樣兩幅標語:花時間去幫助別人,會醫治自己的創傷;一個小小的善舉,可媲美于運動一小時后所得的舒暢。
在中國有句老話叫:人在做,天在看。天是什么?就是社會公德和眾人的評判。無論你做了什么,都逃不過眾人的眼睛。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你做了善事,就會感到心安;你做了惡事,就會得到良心的譴責。但是,人無完人,無論是誰,都可能在無意中傷害過他人,亦或留下過遺憾。不過,我們總有許多方式來彌補自己的過失和遺憾,而力所能及的行善就是可行的一種選擇。如果說一個人行善是為了有所回報的話,那這個回報就是可以得到心靈的平靜,使我們可以獲得坦然,活得踏實,甚至活得驕傲。這也正是佛教所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廣種福田。為善心常安,為利心常勞,心安才是福。你做了善事,精神才能真逸樂,心中才能真安享。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