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黨的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勸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決定》,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企業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法治國對企業來說就是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只有在企業當中落實現代企業制度,才能夠達到用法治治理企業的目的和途徑。
而現實情況是,企業不是沒有制度,相反來說制度很多,不是有了制度,就代表企業法治化水平很高。如果不用法治的思維和方式來建立企業制度、運行企業制度、管理企業制度,那么這個企業說到底還是一個人治的企業,因為從制度頂層設計的源頭開始就是不科學、不規范的。于是,建立管理制度的制度就至關重要了。
那么問題來了,在中國的大部分企業中,制度存在的形式多種多樣,有規章制度、體系文件、管理標準等等,書寫格式不同、管理思想不同、管理流程不同,如何去統一這些不同形式的制度,如何達到三者之間的融合?
一、規章制度、體系文件、管理標準的定義
首要搞清楚規章制度、體系文件、管理標準三者的定義分別是什么。規章制度以綱領性、政策性的文件形式,從宏觀上統領了企業的發展方向、目標和規劃,以對職責的模塊化規定描述了主要業務或職責的目標、原則、框架、組織機構及其職責。體系文件是按照國際上通用的管理體系標準編寫的制度文件,如果組織依據某個或某幾個管理體系標準建立并運行管理體系,則相關的管理文件稱為“體系文件”,體系文件分成管理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文件幾個層次。管理標準是對企業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管理事項所制定的標準。
二、規章制度、體系文件、管理標準的區別和聯系
規章制度在中國企業中的歷史比體系文件和管理標準都要久遠,這和中國的文化背景及企業管理的發展階段有關系。最關鍵的是導入國際化的管理體系效果也不是太好,更多的是形式主義。維持企業正常運行的管理文件中規章制度占有絕對的份額。
當然,煙草行業早在上世界90年代開始推行貫標,大部分企業的規章制度都實現了體系文件的管理方式,但由于體系運用的“水土不服”,非專業人士的“不理解”,使得仍然有相當一部分的規章制度以紅頭文件的形式下發,游離于體系文件框架之外。其實這也屬正常現象,因為在一個組織中,由于建立的管理體系所依據的管理標準適用范圍的限制,管理體系不可能覆蓋組織的所有活動范圍,也即存在管理體系及體系文件鞭長莫及之處。
此時,也需要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并將其作為組織某些活動和工作的依據。這樣一來,組織實際的或真正的管理體系文件的構成就包括了體系文件和管理制度兩種類型。解決一項業務流程如何完成實際操作的問題,在具體內容上力求細致、詳盡地描述到每一個操作步驟,并配以流程圖和具體可量化的評價指標。
三、規章制度、體系文件、管理標準融合的方法
規章制度、體系文件、管理標準三者的定義不同,管理階段不同,管理思想不同,管理流程不同,但三者經常共存于企業之中,都為企業的管理文件。三者之間的矛盾或沖突會直接影響企業的運作實效和經營績效,亟需企業各級人員充分理解三者之間的差異和聯系,在制度體系的建立過程中加強頂層設計。
規章制度、體系文件可以劃分為一類文件來管理,規章制度可以逐步轉化成體系文件,同一管理事項要么是規章制度,要么是體系文件。管理標準因為屬于標準化的范疇,可以作為另一類文件來管理,管理標準和體系文件不能共存,也就是同一個管理事項要么是體系文件,要么是管理標準。如果企業有規章制度、體系文件且建立了一定的技術標準,建議融合的思路是將規章制度納入體系文件實施標準化管理,將規章制度、體系文件和管理標準統一融合采取體系文件管理。
從企業管理角度來說,一個體系實現把所有業務流程管起來,不必要拘泥于某個體系狹小的管理范疇,更沒必要搞多套體系,浪費資源和精力。雖然管理體系要求的是制度涵蓋“產品和服務的提供過程”即可,但同樣可以拓展升級下體系的管理范疇,把行政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經營管理體系、財務管理體系等全部都統籌到質量管理體系里來,做到盡量少的體系管理,通過統一有效的管理實現管理效率最大化、管理效益最大化。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