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上海卷煙廠“中華”專線工房外景。
上煙集團在推進精益制造的過程中,注重分析審視設備潛在失效模式,增強對重點質量隱患的過程防差錯能力。圖為上海卷煙廠維修人員在對設備進行預檢。
上海新型煙草制品研究院技術人員在實驗室里研究新型煙草制品調香技術。本報記者 孫浩攝
在“兩個服務、兩個確保”主題實踐活動中,上煙集團著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激發員工工作熱情。圖為上海卷煙廠員工在“媽咪愛心小屋”中休息。
上煙集團技術中心在產品研發中導入試驗設計方法,通過較小的試驗規模、較短的試驗周期和較低的試驗成本,獲得理想的試驗結果以及科學的結論。圖為研發人員對產品進行測試分析。
在經濟新常態下,面對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行業要確保稅利增長、為國家經濟作貢獻;面對結構調整陣痛期,企業要優化產品結構、為品牌持續健康發展打基礎。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上海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現工商稅利1170.7億元,同比增長8.02%;“中華”品牌銷量達155萬箱,同比增長9%,在全行業批發價300元/條以上卷煙市場份額中占比達到52%。
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頂住壓力,上煙集團做好了保持稅利增長和品牌狀態的“雙選題”。
2015年以來,上煙集團緊緊圍繞國家煙草專賣局要求,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稅利保增長、品牌保狀態”作為工作目標,堅定“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發展戰略,堅持“穩字當頭、規范為先”經營理念,努力做到既保持合理的稅利增長速度,又保持產品良好的市場狀態;既堅持嚴格規范,又提高工作效率;既要推進改革,又要保持穩定。
“‘稅利保增長’是當前發展的目標,‘品牌保狀態’是長遠發展的保障。只有把這兩件事有機結合起來,才能適應行業發展形勢、推進經濟運行健康發展。”上煙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施超這樣說道。
以創新轉型為引領,找準發展路徑
對“稅利保增長、品牌保狀態”的工作目標,上煙人有著清醒的認識:宏觀經濟新常態帶來了新矛盾、新問題、新挑戰,增長速度回落、工商庫存增加、結構空間變窄、需求拐點逼近的行業“四大難題”凸顯。同時,上煙集團經營持續高位運行,保持了20年兩位數增長,風險和壓力持續積聚,資源配置、體制機制、管理方式等有待完善,特別是品牌結構、創新能力方面的問題尤為突出。
面對壓力和挑戰,靠什么實現“稅利保增長、品牌保狀態”?靠創新、靠轉型——上煙集團黨組提出“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發展戰略,打造“中華”品牌“百萬千億”升級版,全力以赴“打贏攻堅戰”“打造新標桿”。
品牌是企業的命脈。上煙集團堅持以品牌培育促進轉型升級,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加強品類構建,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努力形成創新品牌與常規品牌的“雙支撐”。
構建以“熊貓”“中華”“恒大”為代表的高端品牌集群。“中華”品牌科學定位市場營銷,更加貼近消費者,消費受眾越來越廣。“中華”品牌“百萬千億”工程不僅提升了企業競爭力,也為行業稅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上煙集團一直將“中華”作為“命牌”全力維護好,不斷鞏固其市場地位。近日,上煙集團舉行了新版“中華”(全開式)品鑒活動,對豐富“中華”品牌規格進行了一次積極嘗試。
不斷豐富“紅雙喜”“中南海”“牡丹”等品牌主體規格。絨面包裝的“牡丹”(軟藍)、采用爆珠技術的“紅雙喜”(鉑派),上煙集團在這些新品上大膽采用最新技術,上市后取得良好效果。“中南海”“紅雙喜”規模穩定,“牡丹(軟藍)”成功上市,“鳳凰”(細支)等一批新品進入上市前的評估分析階段。一系列定位清晰、風格突出、技術領先、市場歡迎的創新型產品正成為上煙集團新的增長點。
在創新傳統卷煙產品的同時,上煙集團在新型煙草制品工作中持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成為行業的“先行者”。2015年6月6日,上海新型煙草制品研究院正式成立。按照國家局的部署安排,上海新型煙草制品研究院積極優化研究院建設規劃,加快技術研發,著力突破專利制約和技術瓶頸,促進技術成果應用轉化,努力推動新型煙草制品成為上煙集團產品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為確保品牌狀態,上煙集團2015年全力打贏提稅順價攻堅戰,積極推進市場化取向改革。卷煙提稅順價后,上煙集團精心組織,科學調控,加強數據采集分析,加大經營指導力度,確保卷煙稅價一致,維護零售客戶利益。他們堅持“總量控制、稍緊平衡”調控方針,認真落實行業經濟運行調控措施,嚴格控制工商存銷比,注重計劃統籌協調、資源優化配置,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上煙集團在創新轉型中謀劃長遠,加快浦東科技創新園區建設,建設企業未來發展的新平臺。2015年12月28日,浦東科技創新園區聯合實驗生產工房完成結構施工,主體工程結構封頂,標志著項目建設進入關鍵階段。自2011年12月國家局立項到2014年10月主體工程全面開工,再到主體結構封頂,上煙集團落實國家局提出的“速度快、水平高、質量優、投資省、廉潔好”十五字總體要求,克服招標采購任務重、外部協調工作多、單體體量大、施工面分散等困難,綜合統籌進度、質量、安全、投控、規范等各項工程管理目標,提前兩個月完成主體結構施工任務,為后續公用設施建設和設備安裝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后,浦東科技創新園區將成為國際一流的煙草科技研發基地和制造基地,成為“跨越發展、創新發展、集約發展”的新標桿。
以精益管理為抓手,助推轉型發展
2015年12月,全國煙草行業企業管理現場會在上海召開。與會代表對上煙集團的精益研發、精益制造、精益營銷、精益物流、精益文化五大精益實踐稱贊不已。
上煙集團將精益管理作為企業創新轉型的抓手,在研發、制造、營銷、物流、文化5個企業價值鏈的關鍵領域全面導入精益理念,促進企業向依靠質量提高、價值提升、技術進步和成本節約的內生性增長方式轉變,為實現“稅利保增長、品牌保狀態”夯實了管理基礎。
構建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精益研發體系。上煙集團建立了高端消費者數據庫,開展市場調研、消費者測試和市場跟蹤分析,建立完善了“消費需求—產品實現—技術開發—理論支撐”的需求轉化實現鏈。在“中華”等卷煙品牌的維護改進中,建立了高于國標、嚴于國標的多維度多層面感官評價標準。同時,采用多維色譜、指紋圖譜的分析判定方法作為評價卷煙感官質量的輔助工具,保證產品內在品質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在產品研發中導入試驗設計(DOE)方法,倡導研發人員以合理的試驗計劃,以較小的試驗規模、較短的試驗周期和較低的試驗成本,獲得理想的試驗結果以及科學的結論。
構建以過程控制為重點的精益制造體系。在原料保障環節,完善煙葉“一生管理”模式,深化基地單元建設,全面推廣煙葉煙箱電子標簽應用,建立“煙葉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在產品制造環節,深化統計過程控制與診斷(SPCD)方法應用,加強對關鍵質量特性值的實時監控與處置;運用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審視設備潛在失效模式,增強對重點質量隱患的過程防差錯能力;持續推進現場改善,實施“方正、鏡面、圓周、長度”四大工程,開展“中華”品牌實物質量競爭性對標,不斷尋找改善空間。
構建以精準投放為關鍵的精益營銷體系。上煙集團運用精準營銷工具,以精準投放為關鍵,提高營銷資源的利用效率,強化工商協同,創新營銷手段,優化管理流程,精確分析市場動態,科學預測市場需求,實施差異化市場運作,實現精準投放。同時,他們認真分析新品上市過程中各類營銷手段的投入產出情況,削減無效活動,做到品牌培育科學投入。以2015年上市的“牡丹”(軟藍)為例,在價格穩定的前提下,營銷投入不到70萬元,遠小于過去其他規格上市初期的投入。此外,上煙集團不斷推進“三管一加強”(管人、管事、管資產,加強考核)工作,培育行業重點品牌,推進增長方式向質量結構效益型轉變。
構建以優質服務為目標的精益物流體系。上煙集團實地走訪卷煙商業企業了解需求,建立時間預報制度,提高卷煙運輸和服務質量;確立煙葉倉儲“無毒害、無蟲害、無霉變”的目標,優化煙葉運輸、儲存養護和生產供應的業務流程;實現門戶倉庫“熏蒸、清潔運輸、清潔倉間”的全過程儲存養護,杜絕存在質量問題的煙葉進入卷煙制造環節;踐行“服務創造價值”理念,向客戶作出“兩個一”承諾:向零售客戶承諾送貨時間誤差不超過一小時,向工業客戶承諾進貨車輛等待不超過一輛車。
構建以全員改善為載體的精益文化體系。上煙集團將精益管理與原有文化體系融合,傳承創新“和搏一流”企業文化,豐富質量方針內涵,建設具有上海煙草特色的精益文化;堅持“現場連著市場”的質量理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