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控煙工作進展為何如此緩慢,甚至可以說是止步不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認為,立法空缺、宣傳不足是兩大原因。這一分析很有道理。
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值得有關(guān)方面認真反思。譬如,一些地方和部門以及行業(yè)的當家公仆,一事當前,首先想到的不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國家的長遠利益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是地方、部門和行業(yè)的局部利益,甚至是個人的政績和官場前程。因而,明知道煙草的過度流行嚴重地損害著消費者乃至整個民族的健康,于人民無益,于國家有害,但是由于煙草業(yè)在他所管轄的地方是經(jīng)濟支柱,當?shù)氐腉DP全靠它托起并撐持著。一番權(quán)衡,當然官運要緊,政績要緊,GDP要緊,雖然煙草的名聲不佳,也還是要使出地方保護的全套功夫,不讓其受到限制和委屈。倘一班地方和部門、行業(yè)公仆都心存如此念頭,則盡管控煙是當今世界潮流,國際《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早已在我國生效,這煙又如何能控得住呢?
有道是:控煙緣何會“乏力”,聲勢虛張行動缺?只因眼盯“雞的屁”,民族健康受威脅。
看來,地方、部門和行業(yè)的當家人不真正轉(zhuǎn)變觀念,要改變時下控煙乏力的局面,恐怕很難。假如真為國家民族和人民著想,那么,誰都清楚,國家從煙草業(yè)獲取的稅收,還遠遠不足以補償煙草給億萬消費者造成的健康損害,既然如此,又何必對控煙采取消極敷衍的態(tài)度呢?正如韓啟德副委員長所指出,加緊控煙立法,加強控煙宣傳,都是刻不容緩的事。而且,控煙何妨從認真倡導(dǎo)官員戒煙開始,既消除公仆高檔名煙腐敗的可能,又給全體民眾帶一個控煙好頭,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