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傳言:
近日在微博上有這么一條消息。
據稱,美國洛杉磯時報報道,最新研究表明吃蛋黃會增加動脈壁厚度,從而增加動脈血栓的風險,其影響與吸煙無異。
按照該微博中的說法,每天我們人體只需要攝入300mg的膽固醇,而一個蛋黃的膽固醇含量接近210mg,多余的膽固醇是導致冠心病和高血壓的罪魁。因此專家建議一般人每周食用不超過4個蛋黃。
真相揭露者:
南京醫科大學 莫寶慶
其實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即“多余的膽固醇是導致冠心病和高血壓的罪魁”這點在醫學界基本都是認同的,但是一個蛋黃真的有這么恐怖嗎?或者說膽固醇有這么可怕嗎?我們得重新分析。
膽固醇≠吸煙
首先我們得明白一個道理:膽固醇和吸煙是絕對不同的。吸煙對我們幾乎有百害而無一利,但膽固醇只有在過量時才有害,相反,其本身是人體必需的一種營養元素。
我們都知道吸煙會引起動脈硬化,因為煙草燃燒后的大量有害物質被吸入,可以引起包括呼吸道、心血管系統乃至全身多器官的損害。吸煙是高血壓、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這點基本不會有人反對。
但是膽固醇又不同了。它本身是人體必需的一類營養素,它是細胞膜的必須物質,同時和許多重要生命活性物質有關,比如維生素D、性激素、腎上腺素、膽酸等物質,其吸收、合成、分泌,都需要膽固醇的參與。如果一個人膽固醇攝入不足,還可能會出現免疫力下降等疾病。
我們必須知道,有害的不是膽固醇本身,而是膽固醇攝入過多、代謝異常,導致人體內的脂質代謝水平紊亂。人們習慣將這些統稱為“高血脂”,因為血液里的這些成分多了,其中一些成分會沉積在血管上,增加血管壁厚度,誘發血管狹窄;甚至形成斑塊,造成梗死風險。
所以,不是膽固醇等于吸煙,而是膽固醇攝入過多了,會引起的部分后果和吸煙一樣。但人體需要保證健康,也必須保證適量的膽固醇攝入才成。
一天一蛋黃≠膽固醇超標
接下來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每天我們吃一個蛋黃,就一定會引起膽固醇超標嗎?
按照相關消息的說法,每天我們人體只需要攝入300mg的膽固醇,而一個蛋黃的膽固醇含量接近210mg,這樣看起來,一天一個蛋黃的攝入量肯定是超了的。
不過,膽固醇在我們體內的整個代謝過程也不是這么簡單的。
首先,我們通過飲食攝入膽固醇后,根據攝入量的多少,我們人體會有一個自然調節的過程,并不是有多少就吸收多少。當你攝入量超標的時候,你的吸收率其實會自然下調,避免過度攝入。
其次,我們每天進食的種類非常多,其中有含膽固醇的物質,但也有降低膽固醇水平的物質,比如山芋、魔芋這類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蔬菜水果中的各類植物化學物質,還有大豆制品中的植物固醇等等,這些物質不僅是你必須的營養元素,客觀上還會起到降膽固醇的作用。
最后,我們人體的膽固醇水平不只和“吃”有關,還可能是自身合成水平與代謝水平有關。有時候你吃得并不多,但代謝能力差,內源性合成的膽固醇卻很多,那么你一樣可能出現膽固醇超標。
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目前我國的膳食指南中,推薦一般居民保證每天攝入25-50克雞蛋,換算過來大概是半個到一個雞蛋,其中包含蛋黃。如果以周來計算,一個身體健康的人,每周攝入最少3-4個、最多7個雞蛋(包括蛋黃),是在安全范圍內的,可以滿足人體需要,同時也不會帶來嚴重的后果。更不用說,雞蛋還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營養元素,不只是膽固醇一種。
特殊人群不只是管住嘴
當然,對于一些已經出現脂質代謝紊亂、膽固醇水平超標的患者來說,可以酌情減少蛋黃攝入量,控制在每周2-3個雞蛋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做到“完全不碰”。
要注意的是,上面也說了,人體的膽固醇水平如何,是一個復雜的機制所左右的結果,它關系到你吃了多少膽固醇,同時吃了多少有降低膽固醇水平作用的物質,還關系到你的體內合成水平,還有你的代謝水平。所以一個人如果膽固醇水平超標,需要“管住嘴”,但往往不只是“管住嘴”這么簡單。
臨床經常有些患者,不吃雞蛋、內臟等一切含有較高膽固醇水平的食物,但膽固醇水平依然居高不下,這類患者除了要檢討自己的食譜外,往往必須配合藥物與運動等多方面的干預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療效。
另外,膽固醇的來源也不只是蛋黃,還有多類食物,市民在進食時,也不要只盯著雞蛋、鴨蛋這些蛋類食物猛吃。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