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草在線據新華網編輯整理 控煙執法如何才能更有效?重罰、“門前三包”等手段是否可行?政府理念應如何轉變?在日前由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衛生法研究中心在京舉行的座談會上,來自法學、公共管理學、流行病學等領域的專家各抒己見。
要不要重罰爭論大
基于目前許多國家嚴格禁煙取得的成效,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副院長王學輝教授認為,我國控煙執法也需要采取嚴厲的執法方式,柔性的執法方式不適合解決控煙問題。而且,控煙處罰要分層次、分批次,初犯、慣犯處罰要有區別,對于多次違法者的處罰要加重。通過加大處罰力度,強制性地塑造民眾控煙意識,并探索采用多元的加重罰執法方式。比如,公務員如果不戒煙,將影響其享受公費醫療。
武漢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李牧教授則認為,當下重罰解決不了控煙問題。目前,控煙面臨幾大執法困境。一是吸煙人群巨大,吸煙習慣根深蒂固;二是利益的困境,煙草利益是源頭,需要首先控制;三是國家層面尚未立法;四是控煙法規得不到落實,成為空法、閑法。李牧說,控煙執法方式也應該注意靈活性、多樣性。
控煙能否實行“門前三包”
南開大學法學院宋華琳教授說,應綜合發揮各方面作用,形成多元化的控煙監管網絡。政府監管控煙,應該更多地采用激勵型、合作型方式。比如,通過政府內監管,利用目標評估、績效考核進行控煙效果評查,公布排名等。同時,發揮企業主管部門作用,“誰家孩子誰抱走”,將所管轄企業監管起來,各單位包括企業也應自律。協會則要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控煙宣傳。
海南省政府法制辦處長劉毅強調,實施控煙監管,一定要社會監督,全民參與。劉毅說,商家控煙,能不能像城管一樣,也實行“門前三包”,即主動制止吸煙者。同時,強化媒體控煙參與。在公共場合的影像屏幕上,增加對煙草危害知識的宣傳。“把吸煙引發的肺癌宣傳圖片掛上去,反復滾動播放,就是對公共場所吸煙行為的一種強有力的干預。”
政府應轉變控煙理念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管學院李明強教授稱,控煙最核心的問題來自政府;最核心的執法主體也是政府。如果把煙草產業作為一個產業鏈,其中最基礎的是煙農,往上是煙廠,再往上是煙民。一方面,政府鼓勵煙草業做大做強,鼓勵農民種煙;另一方面,卻只針對煙民進行控煙,這是一個悖論。鼓勵產業鏈前兩個環節,而控制最后一個環節,這樣的控煙理念需要改變。
多位與會專家建議,應改變當前控煙多部門執法的模式,建立單一部門執法模式,主張由愛衛會做控煙執法主體,賦予其行政處罰權。專家指出,控煙是政府工作,應由政府牽頭,愛衛會有多年執法經驗,又是政府議事機構,有很多成員單位,有很好的控煙執法基礎,但沒有專職人員,編制與經費上都存在困難。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姜垣呼吁,控煙執法需要經費和人力保障,政府應積極給予支持,保證控煙效果。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