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莞時報》報道???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對領導干部不能在公共場所吸煙、應勸阻他人吸煙等提出要求和規范。
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毛群安1日表示,為落實《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衛生計生委將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將衛生計生機構全部納入無煙環境創建。
毛群安說,衛生計生機構工作人員不得在禁止吸煙的室內外場所吸煙,有專兼職人員勸阻和制止他人違規吸煙行為。在衛生計生機構內不得銷售和提供煙草制品,全面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按規定張貼禁煙標識。衛生計生系統的領導干部要帶頭執行禁煙有關規定,公務活動中嚴禁吸煙。發揮衛生計生系統工作人員控煙的帶頭示范作用,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
毛群安說,衛生計生部門將推動創建無煙環境,提供戒煙服務。為各部門、各單位創建無煙政府機關、無煙學校、無煙企業等無煙公共場所、工作場所提供技術支持,制訂無煙機關標準,推動創建無煙機關,在全社會營造創建無煙環境的氛圍。大力推廣戒煙服務,普及簡短戒煙干預服務,擴大12320戒煙熱線試點,滿足群眾戒煙需求;積極開展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立法研究。配合有關部門推進國家級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立法,積極開展立法調研和起草,推進我國控煙立法進程。推進地方禁止吸煙立法和執法工作。
專家:“禁煙令”是中國控煙履約的重要推動
在中央反腐倡廉、匡正風氣舉措密集出臺的當下,領導干部帶頭禁煙,不僅是我國公共場所控煙進程中的有力信號,更是改進干部工作作風、發揚民主作風、防范貪腐浪費的具體細節。
在采訪中,業內專家和廣大干部群眾紛紛表示,期待將領導干部公共場所禁煙的要求做實在、做長遠,徹底遏制陋習,保障公共健康,提升社會文明和黨政干部形象。
領導干部要做“禁煙模范”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國、消費國和受害國。2003年,我國簽署了《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多個省市開展公共場所控煙地方立法,并在執法機制上做出探索;但是,煙草流行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嚴重損害公眾健康。2013年年末,《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正式發布,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模范遵守公共場所禁煙規定,及時勸阻和制止他人違規在公共場所吸煙,要把各級黨政機關建成無煙機關。
“作為多年從事控煙工作的衛生工作者,我非常振奮。”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吳宜群表示,“通知規定的禁煙場合覆蓋了一般公共場所、公共辦公場所、公務活動等,意味著領導干部在工作、生活上都要做表率,并主動接受監督;五條規定條條具體有力,體現了中央控煙的決心。”
業內人士坦言,我國公共場所禁煙難,某種程度上講,一些領導干部負有責任。吸煙被視作不拘小節的個人習慣,甚至是“領導風范”的一種體現,見面寒暄香煙“開路”,大會小會煙霧繚繞;機關控煙成難點,并缺少監督、罕見處罰。
上海市愛衛辦主任李忠陽說,“只要領導干部帶頭,就能帶動周邊的人;只要領導干部重視,無煙機關建設乃至全社會的控煙工作就能順利推進;反之亦然。”她表示,中國的控煙工作,一直遭遇觀念、利益等方面的重重阻力,中央的通知,將是我國控煙履約進程中的重要推動。
“禁煙令”從細微處抓作風
領導干部以身作則在公共場所禁煙,將有力倡導文明生活方式、促進公眾健康。同時,通知還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公務活動中嚴禁吸煙。“一些地方和部門公款消費煙草,甚至發紅頭文件,推銷攤派卷煙,消費高價卷煙,這種消費敗壞黨風政風,助長奢靡之風,增大行政成本,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
華東師范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文軍認為,公務活動中的煙酒不少是公款消費,而且還要力求高檔,否則似乎就有“不敬之嫌”。領導干部“好這一口”,一些鉆營的人往往會投其所好,就會打開貪腐的閘門,自我膨脹、甚至亂伸手。
“對領導干部來說,吃、穿、住、行等作風之事樣樣不可輕視,許多“小事”讓群眾深惡痛絕,“禁煙令”是防止小病養成大患的必要之舉,從細節上管住領導干部的作風積弊。”
專家們表示,從細微處抓領導干部作風問題,體現出了一種“微管理”思維。
應進一步明確監督主體和懲罰措施
根治公共場所吸煙的社會痼疾需要破除阻力,而領導干部改進作風貴在落實和長效。不少黨員群眾對領導干部能否堅持帶頭禁煙,作風建設能否取得實效,仍心有疑慮。
安徽省一名大學生村官表示:“如果領導在公共場合吸煙了,我們看到以后該怎么辦?直接把煙掐了嗎?誰來監管是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合肥市政府公務人員小楊也認為,領導干部帶頭控煙是好事,但光有禁令沒有明確監督主體和懲罰措施,恐怕難以剎住不正之風。
文軍建議,“禁煙令”出臺后,須有一套具體可行的制度細則來落實嚴格的懲罰措施,讓打馬虎眼的官員能真正感到“難受”。此外,公眾和輿論監督的渠道也要力保暢通有效,各項制度、典型案例應定期公之于眾,讓群眾看到成果,敢監督、常監督。
“群眾監督其實就是最好的禁煙藥。”一名基層公務員說,調至服務大廳工作以后,不少人當面指出吸煙行為有損公職人員形象。“領導主動戒煙,逐漸一個部門都沒人吸煙了,前來辦事的群眾,也就沒了遞煙或吸二手煙的擔憂。”
新聞鏈接
中國控煙履約10年
2003年,我國簽署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
2004年,我國近6萬煙民參加國際戒煙競賽。
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批準《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承諾在2011年1月9日前實現在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禁煙,并禁止所有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
2007年,衛生部成立履行公約領導小組,并發布首份控煙報告。
2008年,我國把“無煙奧運”納入辦綠色奧運的重要內容。
2009年,衛生部等四部門印發《關于2011年起全國醫療衛生系統全面禁煙的決定》。
2010年,上海市兩會成為“無煙兩會”,同年舉辦“無煙世博”。“中國控煙法律專家工作組”在北京成立,標志著法律專家整體介入中國煙草控制立法工作。教育部聯合衛生部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控煙工作的意見》。
2011年,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通知,嚴格控制電影、電視劇中吸煙鏡頭。“控煙”首次寫入中國五年規劃。《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實施。
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對我國衛生部發布《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表示贊揚,稱當年的世界無煙日因為中國有關煙草危害的首部官方出版物而具有“里程碑意義”。
2013年,繼上海、杭州、廣州、哈爾濱、天津等完成公共場所控煙立法后,鞍山、青島、蘭州、深圳等也相繼制定或出臺法規、規定。
2014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成為我國控煙履約進程中的重要推動力。綜合新華社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