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又是一年端午時節,我們也即將迎來5.31世界無煙日。每年大約此時,各種關于煙草行業的種種消息(大道與小道都有)和傳聞(有的也只是傳聞)都會充斥著各大媒體的頭條,用《我不是潘金蓮》里“首長”的話說,就是“日甚一日,甚囂塵上”。這不,今年的消息和傳聞比以往時候來得早了一些。5月23日,中國控制吸煙協會發布“2016年度熱播國產影視劇煙草鏡頭監測結果”,由馮小剛導演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平均每8.6分鐘出現一次煙草鏡頭,煙草鏡頭總時長占影片總時長的3.5%,獲2016年度“臟煙灰缸獎”。看了這則新聞,感慨良多,索性傾吐一下,與諸位同仁分享。
一、以煙草鏡頭多為由取消評獎資格是無知無畏的表現
不可否認,馮小剛執導的《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反映社會現實的力透紙背的電影作品,是不可多得上乘之作,這和有沒有煙草鏡頭、煙草鏡頭多少沒有任何關系。而馮導2015年主演的《老炮兒》,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說,也是充分展示馮導演技的佳作。而僅僅是因為煙草鏡頭,就雙雙獲得了“臟煙灰缸獎”,就要被取消各種獎項的評定,這對電影從業者來說是極為不公平的事情。如果按照控煙協會某些領導們的意見,那《百團大戰》、《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甚至再久一些的《毛澤東》、《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開國大典》等領袖題材的影視作品也都應該取消各種評獎,這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就連近期熱播的《人民的名義》里面也有大量的高育良書記吸煙、祁同偉廳長吸煙、蔡成功給侯亮平送煙、市檢察長私自賣煙等等諸多的煙草鏡頭,請問控煙協會,你們動得了這些影視劇嗎?
二、求真務實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從新聞材料中可以看出,無論我們愿不愿承認,吸煙在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雖然近年來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以及各地的禁煙法規的出臺,普遍吸煙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觀。但是,無論是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醫院、商場等等都有大量的煙民存在,很多大型的公共場所都設立了吸煙區,這也充分體現了全社會對煙民吸煙的需求的尊重。而某些社會組織卻打著公益的旗號,無視普遍存在的社會現實,意圖對這種社會現實進行掩蓋,對公眾進行誤導。這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極度缺乏求真務實的心態。平心而論,任何社會都崇尚“真、善、美”,反對“假、丑、惡”,但正是這種極度缺乏求真的精神,造成了我們追求善和美的同時忽視了對真的追求,而無論是善和美,都是建立在真的基礎上的,一切脫離真的善和美都是等待拆穿的謊言。
三、青少年吸煙與否和影視劇沒有必然的聯系
眾所周知,青少年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長時期,我們的社會對于青少年的成立環境的創造固然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不得不注意到這樣一個問題,青少年的成長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整個社會嗎?我想我不用說出自己的答案,大家都會明白。青少年基本都處于未成年階段,負最主要責任的是他們的家長,是他們的老師,是他們所在的學校。家長自身是不是做到了遠離煙草?老師們是否教育他們遠離煙草?學校是不是組織了相關的活動?這些都是青少年能否遠離煙草的決定性因素。影視劇作為娛樂元素的一部分,僅僅是業余消遣而已,絕大多數的青少年都不會太在意的。當然,也不排除個別追星族和腦殘粉們。
四、吸煙是公民的合法權益和國家利益一樣都必須得到保護
筆者本人也不吸煙,但作為煙草行業一名普通員工,我對煙民們依然有這樣的信條:我反對你們吸煙,但我將堅決捍衛你們吸煙的權利。你有吸煙的自由,但是你不能自由的吸煙。我們煙草行業的共同價值觀是“兩個至上”,即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敢于提出這樣的行業價值觀,恐怕全國只有煙草行業有這種膽識和魅力。縱觀行業這三十余年,煙草行業在維護國家稅收、維護卷煙市場經營秩序、滿足廣大消費者利益和公益活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合法權益的保護之上的,也都是在憲法、法律框架之內的,這也正與建設法治中國的主旨不謀而合。控煙履約,是一個國家莊嚴的承諾,也是煙草行業共同的愿望,更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不應該成為某些行業協會亂作為的尚方寶劍。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