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前陣子,騰訊新聞有一條“電梯內(nèi)勸阻吸煙引發(fā)老人致死”的新聞引發(fā)了廣大網(wǎng)友的熱烈討論,事件過程很簡單:老人段某在電梯內(nèi)吸煙,楊某上前勸阻,老人覺得有失面子就產(chǎn)生了激烈的爭論,導致了老人猝死。
一審判決楊某賠償老人家屬1.5萬元,但雙方都不服。1月23日,備受社會廣泛關注的案件再一次一石激起千層浪,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河南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撤銷一審判決中勸阻人楊某賠償老人家屬1.5萬元的判決,楊某的行為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這個判決向輿論釋放出一個新信號:勸阻不當行為,應該得到法律的鼓勵。
此舉一出,可以說是獲得了輿論一邊倒的點贊聲,大家都認為此舉對于弘揚社會正能量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對于熱心勸阻別人不當行為的人,就要用法律手段加以保護。否則,沒有法律撐腰,誰還敢再勸阻別人,正義也就得不到聲張。
其實,自從公共場合全面禁煙的規(guī)定出來以后,在執(zhí)行過程中的確遇到很多尷尬。此次因勸阻吸煙導致猝死是個極端案例,但在這之前,公共場合勸阻吸煙遭遇白眼、辱罵,甚至暴打的事件屢見不鮮,也導致了很多人因此產(chǎn)生猶豫和困惑,到底要不要在公共場合勸阻吸煙者?
勸阻他人吸煙的行為當然不能止步不前,但如何在公共場合勸阻他人吸煙卻是個腦力活。雖然楊某在該案中勝訴,也獲得了輿論的廣泛支持。但是從楊某個人來說,他是過不去自己良心這一關的。因為段某并不是因為吸煙致死,而是由于他的勸阻猝死,楊某心里無論如何都是不好受的。在勸阻段某吸煙的過程中,楊某肯定是有勸阻方式不當?shù)牡胤健?/p>
筆者認為,公共場合吸煙固然不對,但是勸阻者也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以居高臨下的口吻去批判或者指責吸煙者的不當行為。這對于中國人來說,都是無論如何也下不了臺的事。即便是勸阻別人,也要考慮給對方留足面子,不至于讓對方下不了臺。
俗話說得好:世界上有兩件事最難,其中一件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吸煙的人并非不知道吸煙是一種有損健康的行為,但他們可能由于精神壓力大、習慣等原因,一時難以完全轉(zhuǎn)變。轉(zhuǎn)變也需要一個過程,“無端”受到陌生人指責,他們會惱羞成怒,這也是人之常情!因此我們在勸阻別人吸煙的時候,更多的要換位思考,不要讓對方感覺到一種對立的情緒,從而引發(fā)硝煙彌漫。那么,如何在公共場合正確的勸阻他人吸煙呢?
一是要面帶微笑,輕聲細語。當我們勸阻別人吸煙的時候,態(tài)度上務必要友好和藹,不要讓別人有高高在上或者受批評指責的感覺。如果態(tài)度上讓別人感覺不舒服,自然不會還你以好臉色。俗話說得好:
伸手不打笑臉人。當你面帶微笑、輕聲細語地跟別人溝通時,對方態(tài)度也不會太過蠻橫。案例中的楊某自身是個醫(yī)生,又曾經(jīng)有著跟煙草作斗爭的經(jīng)歷,所以知道二手煙的嚴重危害,因此在勸阻別人時,心理上覺得自己的行為毫無過錯、很高尚。但是對段某來說,此刻重要的是自己的面子,作為一個老人被年輕人指責,肯定氣不打一處來,所以最終發(fā)生了這樣的悲劇。有些網(wǎng)友說“段某不是被吸煙害死的,而是被辱罵致死!”可見,吸煙雖然不利于身體健康,但不當?shù)难哉摵洼浾撏瑯幽軌驓⑷?#xff01;雖然二審判決楊某不需要承擔責任,但是段某的家屬一輩子都不會原諒楊某,楊某自身的良心也不會好過。
二是要察言觀色,見機行事。在這個案例中,我們還可以得到這樣一個教訓:在公共場合勸阻別人吸煙的時候,要多留意觀察對方的情況,學會察言觀色、見機行事。楊某自己就是個醫(yī)生,應該觀察到段某作為一個老年人的承受能力有限、身體健康狀況也不是太好。但是他并沒有注意到這些,而只是滔滔不絕地跟老人爭辯,雖然老人的死亡跟他沒有直接關系,但絕不能說全無關系!在勸阻別人吸煙時,需要多動腦筋,觀察對方的心情、健康狀況如何再說話,這也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素養(yǎng),這才是傳遞社會正能量。如果一味地認為勸阻吸煙就代表著正義,自己對、別人全不對,這也不算是弘揚社會正能量,至少并不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和和諧。如果多察言觀色,見機行事,具體的問題具體去分析和判斷,類似于“老人電梯吸煙被勸阻猝死”的悲劇也不會發(fā)生。
第三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并不是每個在公共場合吸煙的人都是蠻橫不講理的,我們得相信世界上還是講理的人比較多。但是對方到底講不講理,更取決于我們的態(tài)度如何。如果我們懷著單純的目的,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去開導對方,相信對方也能夠感受到你的尊重和真誠,那么就會更容易接受你的勸告和建議。很多人并非不講理,只是愛面子,你駁了他的面子,令他在公共場合下不了臺,他自然會惱羞成怒、蠻不講理,所以不能將全部的錯誤都推到對方頭上,勸阻者自身也不是沒有毛病!當我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去耐心加以勸導,也就會減少很多不愉快的場面。
公共場合對待吸煙的人,當然應該加以勸解。但怎么勸,卻是個考驗情商的問題,也是一件很棘手的事,稍有不慎,就會激發(fā)起對方的惱怒和不滿,引發(fā)沖突。但雖然如此,全社會還是要形成在公共場合禁止吸煙的氛圍,這就需要我們循序漸進,用正確的方式打開,而不是一味的強干和蠻干。強行要求和制止別人,并不符合人的心理接受規(guī)律,自然也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公共場合勸阻吸煙有方法,勸阻者還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才能讓我們共同把公共場合禁煙這件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