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個酒行業公眾號發布的文章,通過企業注冊信息檢索統計的方式,調查了全國煙酒店的數量。原文如下:“企查查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新增注冊煙酒店超過18萬家,全國煙酒店總數達到905萬家。”
905萬家煙酒店,看到這個數字著實有點吃驚。多年以來,我們站在煙草行業的視角習慣稱全國持證零售戶的量級是500萬,中間或有幾十萬的上浮,但也從未在引用數據中有超過600萬的情況。況且,各地專賣局目前對于新增專賣證的審批都是收緊的狀態,無論從經驗還是從政策實際、控煙制衡來說,都不太可能有這么大的量。
仔細分析,這個數據偏差肯定是統計口徑的差別,同時又有概念的模糊。我們習慣理解的煙酒店等同于持證零售店,而通過包含“煙酒店”的個體工商注冊名稱反向檢索的,就必然呈現數據偏差。
文中還提到:“對比2022年50萬家的新增注冊量,2023年的市場更為謹慎。但仍舊達成了自2015年以來全國煙酒店新增注冊企業數量連續9年實現正增長的新記錄。”
拋開持證這個概念,單從煙酒零售或小超市、食雜店的角度來看這個數據,表明每年還是有不少人在做門店的投資。畢竟,從習慣經驗上來說街邊零售店這種親民的“小買賣”,一直也是許多人心中門檻不高、經營穩定的一門生意。有太多老板就是借一家小店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對于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當前煙酒零售低潮期的老板們來說,作為里面的人看到這么多外面想進來的人,會有何感想?
從趨勢來看,一是人口規模在減少,煙酒消費群體規模在萎縮,二是白酒總產量在持續縮減,卷煙總規模也基本處于階段均衡,因此煙酒零售市場的量長期一定是下滑的。
但是從絕對量級來看,白酒目前市場規模超過六千億,卷煙超過兩萬億,作為兩大產業市場零售的末梢,全國煙酒店經營者還是身處一個絕對的大市場之中,有足夠大的包容性和可持續性。
經歷過周期的人總會在心里有更多的感悟,有更多的冷靜,當然也有更多的堅韌。在當前消費需求動力不足的經濟環境下,煙酒店的經營者用自己的真金白銀在承受著市場的壓力。越是在壓力面前,越需要更多來自于冷靜思考的定力。
1.想放棄的時候,要看到更確定的機會,更要理解機會成本,如果放棄這門生意,有沒有另外投資的標的可以拿到更好的收益,更好的確定性?
2.從應對變化的角度,是要繼續追求周轉,追求規模,還是追求可持續、追求毛利?客戶經營的方式是否需要有變化?經營結構和運營手段是否有創新?這些或許是比單純盯著焦慮本身更重要的問題。
3.抖音是一個聲場放大器,流量的邏輯也會放大焦慮。關于開門紅那些爆火的視頻,人們更愿意看到與自己相同的觀點和情緒。但回過頭來,關掉視頻之后,生意還是得照做。當然,這里指的不是在短視頻里做生意……
足球評論員賀煒有一段經典的解說詞:“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了自己的想象,有時候可能脆弱的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候你發現自己咬著牙,已經走過了很長的路。”
回過頭想想自己走過的路,堅守了這個門店多少年,溫暖了多少街坊老友,跨過了多少個周期?要說難,現在估計沒有難過2015年前后那幾年吧。咬咬牙,度過低谷,總能扛過周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