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棗陽市興隆鎮柏灣村村口,老槐樹下的“漢祥副食店”,是村民們日常離不開的“民生驛站”。六十歲的黃漢祥坐在輪椅上,熟練地從柜臺取鹽遞給李嬸,笑著問“家里玉米曬好了沒?”這處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店,不僅是他的營生,更成了鄉鄰們嘮家常、解急難的暖心角,用點滴服務串聯起鄉村溫情。
(圖為黃漢祥整理商品)
從“莊稼漢”到“守店人”
1987年秋,二十二歲的黃漢祥是村里的壯勞力,扛糧、開農機都行,家里三畝地收成全靠他。一場農機事故卻讓他雙腿致殘,再也沒能站起來。
“躺了兩年,看著妻子又要照顧我、帶娃,還要下地干活,腰都累彎了,我心里不是滋味?!?黃漢祥回憶,家里為治病欠了不少債,日子緊巴得連油鹽都要算計。能坐輪椅后,他發現村里缺個方便買日用品的地方,便咬著牙在自家門口擺起小攤,賣些日用品。一天賣不了幾塊錢,但看著有人能順道買東西,心里就踏實點。這小攤,一擺就是 30 多年,成了他與鄉鄰連接的紐帶。
從“湊合擺”到“用心營”
2011年,棗陽市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客戶經理張迅走訪時,看到黃漢祥不大的店里,貨架東倒西歪,貨品擺列雜亂,鄉親們找東西時,總要踉蹌一下,那半人高的柜臺,對坐輪椅的黃漢祥來說,更是像道“坎”,取貨得費好大勁。
張迅沒開口,先蹲在輪椅旁,和黃漢祥聊起天:“老黃,我看鄉親們來買東西,找起來怪費勁的?!闭f著,手比著柜臺,“這柜臺太高了,你取貨不方便,咱把貨架調低些?”
黃漢祥開心地答應下來。第二天張帶來卷尺,量完后,把貨架降到八十厘米。之后的幾天,張迅一有空就往店里跑,和黃漢祥一起搬貨架、擺貨品,把常用的東西挪到最顯眼、順手的位置。
至于手機訂貨,張迅更是耐心,把步驟寫在紙上,手把手教黃漢祥操作?!艾F在我每天自己在手機上訂貨,快得很,鄉親們來買東西,想要啥都能及時補上!”黃漢祥說著,眼里透著輕快。
(圖為客戶經理張迅幫忙整理柜臺)
從“副食店”到“暖心站”
如今的“漢祥副食店”,貨架整齊,卷煙、日用品分區清晰。每天清晨,黃漢祥轉著輪椅擦柜臺、理貨品,沾灰的煙盒都要湊到跟前,輕輕擦到字印清晰。進貨時,他也按著鄉親需求來訂購。
小店漸漸成了村里的“暖心站”,李嬸買洗衣粉,會停下聊兩句玉米收成,王大爺買煙,順手把第二天要吃的青菜捎來,還有人把快遞寄到店里,托他幫忙代收。去年冬天,獨居的劉奶奶半夜發燒,鎮上藥店關了門,黃漢祥趕緊讓兒子去縣里買藥,第二天一早就送過去。“都是鄉里鄉親,能幫就幫。” 他總這么說這些小事讓小店成了鄉親們心里的“暖心站”。
(圖為黃漢翔與鄰居閑聊)
現在,“暖心站”生意越來越好,每天的收入也跟著提升了。黃漢祥再也不是“家里的累贅”,能養活自己,還能幫襯家里,心里亮堂得很!更讓他驕傲的是,去年他主動加入村里的“幫扶小分隊”,用小店幫困難村民代銷土雞蛋、水果?!耙郧拔译y的時候,鄉親們也幫過我,現在我也能為村里出份力?!?/p>
傍晚,柏灣村炊煙升起,“漢祥副食店”的燈還亮著。黃漢祥坐在輪椅上,看著鄉鄰們說說笑笑走進店,眼里滿是笑意,這盞亮在村口的燈,不僅照亮了夜路,更暖了鄉村的民生底色。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