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意義
為積極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煙草專賣局提出的煙葉轉型高質量發展工作要求。面對“在哪種煙、誰來種煙、怎么種煙”基本課題,貴州省桐梓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緊緊圍繞“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主題,創新探索煙葉轉型升級、穩定優質煙田和煙農持續增收的新路徑、新模式,推動桐梓煙葉持續穩定高質量發展。
二、現狀分析
針對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要求,對當前桐梓烤煙產業進開展調查分析,主要表現為以下現狀:
(一)煙農隊伍逐漸萎縮。桐梓縣2021年煙農戶數1391戶,其中20-30歲28戶、31-40歲185戶、41-50歲589戶、51-60歲498戶、61歲以上的91戶,平均年齡49歲。根據戶均面積分析,種煙面積在30畝以下的有1033戶,占總戶數74.29%,戶均面積偏小。通過近期開展的生產摸底情況反映,煙農戶由2021年的1391戶下滑到1063戶,下滑328戶,降幅23.58%,下滑原因包括年齡因素自然下滑、勞力成本提高、煙地連作障礙等方面。
(二)土地資源逐步匱乏。受其他農產業發展的影響,一些交通便利、設施條件較好的煙區,已規劃成為其它農業發展區域,土地輪作推行困難。如桐梓縣官倉鎮朱天、茅石鎮倒流河,以往都是優質的烤煙產區,現已規劃成為觀光農業和大型生豬養殖場。并且2021年桐梓縣引進的年產5000噸醬香白酒生產項目已陸續進場,糧煙產地的現象或將加劇。
(三)基礎設施較為薄弱。隨著煙區轉移,育苗設施、農機具、烤房等基礎設施配套的需求愈發突出。一是在新規劃煙區內存在烤房300間,育苗設施4.5萬個平方,農機具420臺套的設施設備缺口。二是電力資源保障難度較大,根據我縣主產煙區電力情況調查,在烤煙烘烤用電高峰,時有停電斷電現象,造成較大的烘烤損失。部分煙區現有電力不能滿足大型密集烤房烘烤用電。
(四)煙地復種指數較低。根據前期調查,全縣烤煙畝均產值在4500元左右,除去種植成本,畝均純利潤2500-3000元,相對收益偏低。在煙葉采收后,煙地從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基本處于閑置狀態,土地利用率不高。煙農在煙葉生產結束后,或出門打短工,或在家務農,收入渠道較為單一。
三、實踐與探索
2021年,桐梓縣局(分公司)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以煙為主、產業融合、持續發展的總方針,主動引進了濟南朗進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桐梓縣華沃煙農綜合服務合作社共同合作,建設九壩鎮龍塘煙區產業綜合體,積極探索“龍頭企業+烤煙合作社+煙農”的“烤煙+N”高效產業發展合作模式,主要開展以下幾方面實踐:
(一)探索煙區產業綜合體運作模式
由桐梓縣烤煙領導辦公室主導,煙草公司、濟南朗進公司、烤煙合作社三方共同成立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領導專班,建立了土地集中流轉保護、資金集中支配管理、工人集中培訓、設施集中投入建設、利益集中聯結共享五大長效機制。三方合作以利益為聯結紐帶,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濟南朗進公司注入發展資金和技術,并實行定單收購。華沃烤煙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組建一支全產業鏈服務的產業工人隊伍,鎮、村負責土地集中流轉。集聚土地、人力、資金資源,統一規劃產業、統一生產管理,初步構建了“產銷緊密對接、專業服務支撐”經營管理模式。
(二)做好煙區產業綜合體規劃布局
按照綜合體建設規劃要求,把煙區布局優化與產業綜合體規劃同部署,同安排。優先滿足烤煙種植需求,保障烤煙種植主體地位。經過深入研究,最終將綜合體布局在桐梓縣九壩鎮龍塘壩核心煙區,充分利用壩區優質的土地資源與配套設施,集中規模化開展烤煙種植與茬口作物的復種銜接。2021年與濟南朗公司合作,在綜合體內統一流轉200畝土地,開展“烤煙+”產業模式探索。在煙地采烤結束后,隨即開展了貢菜種植。到2022年一季度貢菜采收后,即開展烤煙備耕備栽等工作,進一步提高煙地復種指數與畝產收益。
(三)做實煙區產業綜合體設施利用
緊扣煙區產業綜合體發展需要,切實加強資源要素的整合。結合龍塘育苗工場閑置期,開展貢菜種苗培育。并在同區域的野貓孔烘烤工場內,建設空氣能熱泵烤房21間,該烤房具備節能減本、提質增效、精準智能等優勢。在貢菜采收時間段,正值烤房閑置期,可充分利用空氣能烤房進行烘干或冷藏。實現設備功能有效銜接,設施利用最大化。
(四)建立完善基本煙田保護制度
為進一步保障煙葉生產及煙區綜合體可持續發展,2021年桐梓縣建立完善了基本煙田保護制度。對照生態、氣候、土壤、煙葉質量、配套設施“五個最好”要求,重點圍繞九壩、官倉、茅石、馬鬃、花秋等重點鄉鎮,選擇設施配套、集中連片、宜機耕的好田好土,高標準劃定7萬畝基本煙田,以鎮(鄉)為單位統一編號、建立管理檔案。對于規劃的基本煙田,鎮(鄉)不再安排與烤煙產業不配套的其他產業調整任務,規劃區內不引進和開辦對綜合產業發展有妨礙的污染企業。烤煙專業合作社科學合理進行作物種植布局和土壤保育,扎實開展多元產業融合發展。
四、存在困難與不足
通過九壩龍塘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實踐與探索,結合桐梓現狀,總結出桐梓在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與發展主要存在的困難和不足:
(一)土地流轉存在阻力。桐梓縣當前條件較好的土地資源,基本都實施壩區農業建設。相當一部分土地因政府財政影響,往年土地流轉相關費用未兌現,好田好土流轉較為困難。以九壩龍塘為例,往年的土地流轉費用未全部結清,導致目前下步土地流轉工作開展進度緩慢。
(二)煙地茬口品種需進一步探索。桐梓縣是典型的山區農業,夏季伏旱,秋季陰雨,主要煙區平均海拔基本在1100米以上,茬口作物的選擇有很大的局限性,煙地的閑置期基本只有4個月左右,一些高附加值的作物與煙草生育周期有沖突。比如2021年種植的貢菜,其最佳生育期在8月至11月,今年的種植模式可能會對產出與收益造成影響。
(三)綜合體建設扶持政策不足。其他農產業都有項目扶持政策,而煙區產業綜合體內的產業未能享受農業項目扶持政策,煙農合作社在發展初期資金短缺,對合作社正常運行造成一定的影響。
五、下步工作措施
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為著力改善當前發展現狀與存在不足,在下步工作中,采取相應措施進一步保障煙區產業綜合體推進:
(一)加強煙區產業綜合體的規劃布局。針對煙農下滑比例大,土地條件好,交通便利,基礎設施配套的煙區,以“一基四化”的標準對相對集中連片300畝以上的區域開展布局。結合桐梓當前現狀,在九壩鎮白鹽井、山堡,官倉鎮紅旗、太平、朱天、人民等適宜種煙的連片區域開展產業綜合體建設,著力解決“在哪種”的問題。
(二)強化流轉土地的分配機制。與高標準基本農田治理項目有效銜接,將高標準農田作為資源基礎,協調爭取政府土地支持,逐步將規劃煙區產業綜合體內土地集中長期流轉(流轉土地期限3年以上),有效保障煙區產業綜合體內土地具有獨立自主的使用經營權力。通過合作社統一規劃,將流轉后的土地采取返租倒包的形式,分配給有種植經驗、意向種植主體開展操作,主要針對職業煙農、有經驗,有技術、有一定資金周轉能力、具備一定管理經驗和技術,年齡在50周歲的人員,戶均面積在50畝左右,保障土地資源能得到充分利用,著力解決“誰來種”的問題。
(三)對多元品種采取因地制宜的規劃。結合桐梓區域現狀,將煙地海拔、農戶種植習慣以及市場狀態有機結合。在2021年上半年探索實踐的基礎上,結合縣農業農村局的總體規劃部署,2021年下半年及2022年計劃在海拔1200米以上區域主要實施“煙+貢菜”種植模式,其中九壩0.03萬畝、官倉0.03萬畝。在海拔1200米以下區域開展“煙+羊角菜”種植模式種植2萬畝。其余煙地以種植豇豆、大蒜等時令蔬菜。對海拔較高,不利于復種的煙地進行綠肥種植,屆時開展綠肥壓青,土壤保育。科學合理進行作物種植布局和土壤保育,扎實開展多元產業融合發展,確保土地高效利用。
(四)持續提升配套設施的效能。為充分發揮設施設備優勢,計劃在三年內規劃建設空氣能烤房500座。在烤煙種植季節開展煙葉烘烤,閑時與大農業蔬菜烘干、冷藏相結合,開展貢菜、辣椒等蔬菜烘干加工與生鮮蔬菜的冷藏儲存,并利用育苗大棚閑時進行貢菜、羊角菜種苗培育,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產值收入。
(五)進一步推進產業工人中心的建設。為切實化解煙葉生產與其它農業之間的用工矛盾,由烤煙合作社組織建立產業工人中心,將當地閑散的勞動力納入產業工人隊伍,組建好一支全程全產鏈服務的產業工人隊伍,組織開展技能培訓提升,發放證書,持證上崗。根據各生產服務環節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服務價格,按2-3元/人次提取管理費用,統一為產業工人繳納養老保險(含工傷保險),保障產業工人合法權益,從而培育一批相對穩定的產業工人隊伍,實現產業發展基礎動力穩定。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始終堅持政府主導,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支持,開展產業綜合體規劃與土地流轉中心、產業工人培訓中心建設,以及對新型烘烤設備的補貼。用足用好煙草行業補貼政策,進一步加大土地流轉每畝200元的補貼力度。積極引導農民合作組織、企業投資。用足用好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小農戶的額度放寬、利率優惠等信貸支持。
(七)著力構建良好的產銷渠道。切實抓好濟南朗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涪陵榨菜有限責任公司等龍頭企業的協調引進,發揮龍頭企業的市場支撐作用,實行“統一良種供應、統一技術服務、統質量標準、統一組織銷售”。深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構建訂單收購模式,切實打通產品供銷環節,保障農戶合理收益,農產品“種得出、賣得了”。確保綜合體產業產值穩定,推動農戶收入由種煙收入單一渠道向產業經營、專業服務、土地流轉、股份分紅等綜合收入渠道轉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