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虹溪鎮啥咩村委會的一處煙田邊,一陣低沉的轟鳴聲打破了寧靜,一架無人機騰空而起,下方懸掛的特制網兜穩穩兜住70公斤鮮煙葉,沿著預設航線精準將煙葉快速運至指定地點。
當第一捆采摘后的新鮮煙葉從吊索上放到了運輸車上,煙農李云春眉頭舒展開來:“往年背一趟得五六分鐘,現在不到1分鐘,煙葉的邊角還沒磕碰。”
無人機吊運鮮煙葉。馬麗菊 攝
今年以來,彌勒市煙草專賣局按照上級部署,在打造助農服務品牌“金轱轆”“銀翅膀”基礎上,以破解部分山區、坡地煙葉采收后運輸路徑崎嶇、人力搬運效率低、煙葉損耗高的瓶頸問題為突破口,積極探索“銀翅膀”無人機專業化服務新模式,在虹溪煙區試點引入“銀翅膀”專業化服務隊吊運無人機,借助無人機為種植主體提供煙葉吊運專業化服務,有效減輕農戶勞動強度,提升農事作業效率,促進農戶增收。
以往,在一些道路交通條件不好的區域,煙農以肩挑背扛的方式在狹窄的田埂間往返運送煙葉是常態,不僅效率低,還會造成煙葉邊角磕碰損傷,再遇上雨季更是難上加難。今年六、七月的連續降雨讓虹溪鎮多處道路損毀、農田被淹,正值煙葉采烤期,煙農李云春急得打轉:“大路就在一公里外,可田間的爛泥路根本走不了。”
飛手操作無人機。馬麗菊 攝
在當地煙葉工作站緊急協調下,“銀翅膀”飛防服務隊隊員吳春來操控著改裝后的無人機,在預設坐標間自動往返運輸煙葉,“這臺無人機能實時顯示載荷重量,續航20分鐘可運6至7趟。”他輕點操控桿,無人機帶著裝在網兜中的煙葉騰空而起,越過煙田穩穩落在路邊運輸車上。三天內,服務隊為受災煙農搶運鮮煙葉100余噸。
這場“空中救援”不僅解決了虹溪煙區煙農的燃眉之急,自此也拉開了“銀翅膀”無人機專業化吊運服務在彌勒煙區的序幕。
前段時間,吳春來的訂單排得滿滿當當。這個曾操控植保無人機的90后,如今轉型“空中運輸調度員”。
無人機吊運現場,載荷重量、吊運坐標、航線軌跡等數據正在操控器顯示屏上實時跳動。“煙葉從采摘點到運輸車的航線可預設,我只需控制下降高度。”吳春來輕推搖桿,無人機精準懸停在1.5米高度,裝置平穩卸下煙包。這種“預設航線+人工微調”模式,大幅縮短煙葉運輸時間、降低損耗。
據測算,單臺無人機一天可以吊運煙葉10噸左右,煙農運輸煙葉的成本明顯降低。李云春算了一筆賬:無人吊運鮮煙葉收費0.2元/公斤,一天能節約人工成本200元左右。
吊運無人機的運用,不僅解決了傳統運輸的“盲區”和“痛點區域”,還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用工成本,有效破解了采烤季節用工緊張的難題。
“銀翅膀”的成功實踐正在彌勒煙區多點開花。在彌勒市西二鎮舍莫村委會煙田,剛完成50畝吊運任務的飛手楊濤,又接到了新訂單:“昨天才預約了2戶煙農,今天又收到了3戶煙農預約。”截至目前,彌勒市已投入10余臺專業無人機,覆蓋虹溪、西二、五山等鄉鎮,累計吊運鮮煙葉1000余噸。
無人機將鮮煙葉精準調運至運輸車上空。馬麗菊 攝
今年是彌勒煙區探索實施無人機吊運煙葉服務試點的第一年,彌勒市煙草專賣局在部分鄉(鎮)煙區進行試點,以便為全面推廣吊運服務收集數據、打牢基礎,以期在來年的煙葉采烤季節進一步為煙農減工降本。
隨著低空經濟的發展,無人機正以高效、安全以及較高性價比,在煙葉生產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如今,無人機化身“空中搬運工”,為煙田架起了“云端天梯”,悄然改寫著煙葉運輸的歷史。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