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洪山鎮,位于永定區的西部,是閩粵兩省和永定、上杭兩縣交界的邊境鄉鎮。2020年10月以前,從永定縣城到洪山鎮只有一條陸路,這條路盤山而上,長約60公里,其中42公里就有大大小小390多個急轉彎,這意味著,每隔100米便有一個轉彎,而洪山煙葉收購點就在這條路上。
這條路,有著這么一個人,來來回回走了33年,他就是煙技員張國興。
堅守:33年初心不改 堅守邊遠山區
提到洪山收購點,不少人會搖頭,退避三舍。在永定所有的煙葉收購點中,這里不是最遠的,卻是路途最為艱辛的。尤其是交通不便的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要想去洪山,得先驅車到峰市鎮,接著連車帶人坐客運輪渡,再盤山而上歷經390多個急轉彎。有人說,洪山是一個來了就不會想再去的地方。一路而上,來回輾轉,隨之而來的就是胃里不停翻涌的酸水。
1986年,張國興入職永定縣煙草專賣局(現為永定區煙草專賣局),1989年分配到洪山收購點。春節剛過,這個20歲的年輕小伙便踩著他的自行車前往洪山。寒風陣陣,他在大山和懸崖的夾縫間吃力騎行,隨著坡度越來越陡,只好下車推行。原計劃4小時的路程,他卻走了5個多小時,到達收購點時,天都黑了。昏黃的路燈照向那座2層的小平房,這便是以后的“家”了。
由于出行極為不便,張國興很少回家,每到煙葉收購時,往往半年都不能離開。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為了方便出行,張國興把他那輛破舊的自行車換成摩托車。從那以后,車輪滾滾,輾轉往復1700余次。張國興也從倉管員成為了質量管理員再到如今的質量主檢,別人望而卻步的地方,他如同一顆釘子,一待就是33個年頭。他感慨道:“感謝父母和妻兒的支持,才能讓我安心在外。現在孩子都大了,也不需要我操心了,我就能更安心工作了。”
“無情”:掌好公平稱 杜絕人情煙
有人說,張國興是“最無情”的人。原來,工作的時候,他總是一絲不茍、二話不說,閑余時間別人在打鬧,他就靜靜地坐在一邊。尤其在煙葉收購期間,作為主評員,他總是以“公開、公平、公正”為準繩,不收“人情煙”“關系煙”,因此也就成為別人口中最“無情”的“鐵面包公”。
記得有一次,一位煙農想要把自己煙葉的等級往上靠一靠,于是找到了張國興,邀請他到家里吃飯。張國興明白后,義正言辭地拒絕了:“我們作為評級員,就是要公平、公正、公開,人情話不用多說,煙的品質才是最好的語言。”他還解釋道:“評煙工作對煙不對人,我們評定等級都是從煙農利益最大化出發,你放心,我們絕對不浪費一片好煙。”經過耐心的解釋,獲得煙農的理解和支持。
暖心:技術到田頭 服務暖心頭
張國興把煙農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煙農急了,他比他們更著急,只有自己到田里看到煙長得怎樣、到烤房去看烤得怎樣,他心里才有底,才能明白煙農需要什么幫助。
洪山煙農廖建強曾是一個貧困煙農,靠著煙葉的收入張羅著一家老小的吃喝。那一年,廖建強想通過烤房技改,購買生物質燃料爐來提高烤房效率以此增加收益,但苦于資金壓力無法實現。張國興了解到這個情況,二話不說將6110元積蓄借給廖建強,有空的時候常去他家,把育苗管理、營養土小苗移栽、撐膜清溝高培土、種采烤一體化、煙葉烘烤和散葉收購等環節技術要點系統講解,確保他能熟練掌握生產先進實用技術。現在,廖建強種植規模從10多畝增加至40多畝,收益也逐年增加,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煙葉生產期間,張國興的電話響個不停,煙農缺了物資需要領取,即使是周末,他也會騎上摩托車直奔倉庫為他們發放。到了烘烤時節就更忙了,張國興常常半夜被電話吵醒,烤房溫度掉了、火燒不上了等等問題都會出現。他明白,拖一分鐘都會給煙農造成損失,再困再累,都會立馬起身趕往煙農家里,常常一待就到天亮。
2020年10月,通往洪山鎮的大橋終于通車了,車程從原來的390個轉彎輾轉2個小時縮短到現在的30分鐘。人來人往,33年過去了,路變了,可行走的人卻沒有變,在這條新的道路上,張國興堅定地繼續前行。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