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6日,清晨的云南省普洱市景谷縣安海村,已經有了絲絲冷意,但這絲毫不影響黨員周富強參加村委會組織的主題黨日的熱情。
當周富強來到村上的黨員活動室時,里面已經坐滿了黨員,望著大家高漲的熱情,周富強感慨萬千。
周富強是老黨員,但他和村里其他幾名黨員一道,總是不喜歡參加村里的事務尤其是黨員活動。在他印象里,這些都是村干部該做的事情,和他關系不大。
然而,因為駐村第一書記李德華的到來,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安海村,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谷縣半坡鄉,全村最高海拔1860米,最低海拔813米,屬山地高原地形,山區面積占90%以上,由于交通不便,一度發展滯后。
2018年1月,李德華從景谷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到安海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開展不久后,李德華發現,村里的一些黨員像周富強一樣,不亮黨員身份,不喜歡參加黨組織活動,也不愿參與村里的公共事務。
在有著22年黨齡的李德華看來,黨建工作是扶貧工作的前提與基礎。只有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工作才能真正抓實落地。
基于此,在政府和景谷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的支持幫助下,李德華與安海村村委一道,圍繞兩個維度進行改善:一方面,通過相關資金扶持,對原有的黨員活動室等進行改造與修繕,讓村里的黨員與群眾活動有了堅實“陣地”;另一方面,借助煙草網格化管理模式,將扶貧工作任務與村里日常事務層層分解到黨員,每位黨員落實不僅要落實好自己的“責任田”,還要按照相關要求積極參加黨組織活動。
現在,周富強等黨員不僅自己帶頭做好自己的工作,還主動幫助村里處理一些事物,黨員積極性得以提升,村黨支部的面貌煥然一新。
在李德華看來,這些基礎性工作的改變,只是黨建扶貧的第一步,想要讓黨建工作成為扶貧的“硬杠杠”,必須讓黨建工作與扶貧工作深度融合起來。
借助景谷縣局(分公司)與安海村村委會進行黨建工作互聯共建的契機,李德華把普洱煙草“紅色之魂、生態之根”的黨建品牌傳播到安海村,讓安海村全體黨員的思想統一到脫貧攻堅的政治大局上來,確立了要在增強“造血”功能上下功夫的目標,重塑貧困戶生活自信,著力在提升內核動力上實現突破。
李德華與村里的幾名黨員干部經過反復調研,認為安海村烤煙種植條件較好,可以利用煙草產業優勢助力脫貧攻堅。
2018年,在外務工黨員周文昌回到村里,李德華積極與他聯系,經常面對面地和他進行交流,詳細了解他的生活、生產、家庭收入情況,為其回村后發展產業出謀劃策,鼓勵他帶頭發展產業引領村民致富。周文昌在當地煙草公司的幫助下種植了10畝烤煙,當年實現收入5萬多元。如今,李德華與安海村村委會一道,在鞏固好現有產業烤煙、茶葉、玉米、水稻、養殖等傳統產業的同時,持續擴大抓好新興產業“四果一豆”,目前西番蓮、堅果、芒果、檸檬、無筋豆已形成規模化種植,經濟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脫貧致富奔小康將不再是夢,2016年年末,安海村順利實現脫貧摘帽。通過產業合理規劃,不斷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有效控制了脫貧后沒有后續產業支撐而返貧的情況。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和一名共產黨員,李德華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村上路不通,李德華積極協調,爭取10萬元資金,全程“監督”,直到路通的那一天;新冠疫情暴發后,李德華第一時間到村上參與政策宣傳和疫情防控工作……日子一天天過去,安海村村民記住黨恩的同時,也記住了這位駐村第一書記。
2015年以來,景谷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與半坡鄉安海村的“黨建共建+產業扶貧+鄉村振興”三位一體的扶貧模式,將黨建共建、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進行一體化規劃、一體化部署、一體化安排。自開展幫扶工作以來,安海村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55.72%下降至2019年末的1.08%,2020年末實現所有建檔立卡戶100%如期脫貧。2020年安海村種植烤煙694畝, 涉及農戶84戶,其中建檔立卡戶65戶,總產量1825擔,總產值253萬元,實現安海村人均純收入從2018年6647元增至2020的9480元,增長42.6%。
“看到安海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我的心里就踏實了。”李德華說,他會繼續在村上堅守,只要群眾有任何需要,他都義不容辭、義無反顧。(杜星霖 圖/文)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