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迷蒙,萬象更新。走進烏蒙山區的一個個煙區產業綜合體內,一片忙碌的情景,田野里綠意盎然,透露著無限生機生機勃勃。貴州煙區產業融合發展綜合體發展建設如火如荼,依托煙葉產業探索的多元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正一筆筆地繪就出一幅鄉村振興的靚麗畫卷。
抓融合,創立農業產業“孵化器”
建設煙區產業綜合體,在產業布局上,始終突出煙葉主體地位。將烤煙與其他益煙作物統一規劃種植,是貴州煙草開展產業綜合體建設的一項重要手段。近年來,貴州煙草按照全省農業產業部署,以實施鄉村振興為契機,開展了以煙為主產業綜合體建設,探索構建“統籌規劃、多業協同”的新型現代煙草農業生產經營模式。
——遵義市局(公司)堅持因地制宜,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壩區耕地資源優勢與區域稻米主導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糧煙互補的高效特色產業,形成“以煙穩糧、以糧促煙、煙稻共生”的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推動煙葉產業與當地特色產業深度融合。各綜合體引入與煙葉協調發展、互補高效的蔬菜等特色產業,形成了煙稻輪作、種養結合、煙蔬茬作等多種基本煙田高效種植模式。
——桐梓市局(公司)著力“融”字構建煙葉產業發展新方式。圍繞助力鄉村振興大局,在九壩鎮龍塘、官倉鎮大河口高標準建設煙區產業綜合體,探索“煙蔬示范園”“創客工作園”“農旅體驗園”產業綜合體模式,由多元產業促增收向多業融合共生轉變。
——福泉市局(公司)提出建設貴州煙區產業融合發展示范縣目標,高度重視煙葉產業綜合體建設項目,抓緊時間、加快進度,強化質量監管,想方設法解決好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規劃落實水、電、路等配套設施建設,精心謀劃產業布局,形成集中連片的烤煙產業發展布局。
——黔西南義龍新區利用樓納和雙山的部分土地,按照烤煙的“一基六化”發展要求,綜合實施樓納煙區產業綜合體項目。目前,煙區綜合體項目的基礎設施趨于完善,涉及煙地種植1500畝,品種以云煙87為主。
貴州煙草突出產業融合,在產業綜合體建設中,結合煙區市場特點和生態特性,經過充分調研、多方論證,精選管理簡單、市場風險小、經濟效益高的作物與烤煙進行輪作和間作,打造形成集循環農業為一體的新型現代煙草農業。
走進貴州各地的煙區產業綜合體,幾乎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在羅貝烤煙產業綜合體種植示范基地,完成掏廂起壟,配套糧食、蔬菜等多種經濟作物種植基地有序備栽,現代化烘烤工場、水利灌溉、煙區道路改擴建、智慧煙區管理平臺建設、新建機耕道路等設施穩步快速推進。
——在花茂綜合體,煙葉與水稻輪作,與蔬菜既輪作又茬作,一年四季為煙農帶去收益。
——在鳳岡臨江綜合體,主干道一邊是烤煙一邊是水稻,已成為當地的一大風景,烤煙品質突出,水稻顆粒飽滿。
——在桐梓九壩綜合體的核心區——山堡村,烤煙與西紅柿、西瓜等作物相映成趣,不少煙農還在家做起農家樂生意,家家賺得盆滿缽滿……
保規模,打好穩固煙葉基礎“組合拳”
堅持把穩固煙葉基礎作為重中之重,保持煙葉供給規模總體穩定至關重要。貴州煙草多向發力,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在穩固煙葉基礎方面打好一套“組合拳”。
如何因地制宜處理好基本煙田核心煙區保護與土地規劃、基本農田規劃的關系?這是貴州煙草在穩定基本煙田工作中始終思考的問題。
“關鍵在于融入地方發展規劃,在于黨委政府的認可與支持。”貴州煙草思路明確。
貴州煙草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三農”工作決策部署,自覺服務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大局,積極與當地黨委政府溝通,充分統籌煙葉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開展煙地輪作,保障好其他產業用地的同時保護好基本煙田規模。
貴州煙草結合實際,采取有效舉措落實文件精神。畢節市七星關區劃定基本煙田面積11.16萬畝。由鎮村兩級牽頭,七星關區搭建以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核心載體的土地流轉平臺,全區統一流轉土地9萬余畝。流轉的土地統一由支部領辦合作社按照市場化、規模化、區域化原則合理劃分為煙葉種植區、輪作區、特色蔬菜種植區及相關產業種植區。
畢節市局(公司)探索建設以煙為主、多業融合的產業綜合體,不斷提升土地產出率。2021年,畢節煙區共建設5個行業產業綜合體。黔西市箐利村產業綜合體科學確定輪作、接茬配套產業,種植青菜、油菜等作物,畝均產值達7000元。在威寧縣,畢節市局(公司)正全力打造煙草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明確15項建設內容,啟動配套產業市場拓展、運行管理機制創新、數字化智慧化支撐三大重點工作,打造現代農業的樣板。
在煙葉生產過程中,貴州煙草優先引導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的專業化服務隊伍,參與育苗、機耕、分級、烘烤等專業服務工作,當地每年有3000余人獲得季節性用工機會。
貴州煙草對口幫扶水城,在阿戛鎮建設了“金葉富民中心”,下設黨建扶貧中心、教育培訓中心、農機維修中心、惠民信貸中心等七大中心和可視化平臺,全方位為周邊農戶提供培訓、維修、信貸等服務。
水城縣煙草專賣局利用烤煙生產設施多元經營促增收。依托煙農專業合作社,充分利用育苗大棚、烤房和煙地的空閑季節開展辣椒育種、食用菌等種植創收。
近年來,普及生物有機肥、推廣新能源烤房、探索生物防治等方式在貴州各地種煙地區廣泛實踐。貴州煙草長遠謀劃,把一整套綠色循環的全新產業生態逐步移植給水城縣的煙區。如今,這條產業鏈條節節開花,在幫助煙草生產綠色轉型的同時,也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勞動崗位。
2022年,貴州煙草以職業煙農培育為抓手,以規模種植專業戶為重點,以提高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的生產技能水平和管理經營能力為突破口,著力培育職業煙農、專業化服務人員、產業工人三支隊伍,進一步解決“誰來種煙”難題。
穩固煙葉基礎任重而道遠。新的一年,貴州煙草已對構建煙葉高質量發展體系、打造煙葉響亮品牌等作出了新部署、明確了新任務,新的探索與實踐值得期待。
奔小康,讓煙農端上“金飯碗”
從曾經“苦甲天下”到如今“金葉飄香”。貴州煙草人帶領廣大山區農民書寫了戰天斗地決戰貧困、絕處求生筑夢小康的偉大篇章。
貴州煙草發揮煙草產業優勢,跳出煙草抓扶貧,著力解決貧困地區收入單一、就業單一、產業單一的問題,不只是幫農民種煙,還為農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幫助農村發展更多新型產業,從根本上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讓煙農端上“金飯碗”。
過去都是煙農個人去流轉土地,而在實施綜合體建設的煙葉產區,則普遍由“村委會+合作社+龍頭企業”牽頭建立煙用土地流轉中心,按“鎮村協調、農民自愿、市場定價”原則,由村委會指導合作社統一流轉土地,支持產業綜合體建設。土地流轉期限均在10年以上,大部分為15年,有效確保了煙用土地的穩定。
今年30歲冒頭的熊明欽是播州區楓園村村民,大學畢業后在外創業多年。去年回到村里,承包種植了95畝烤煙,帶動村里十多個勞動力務工,光工錢一年就支付了20多萬元。
“以烤煙為主,輪作其它經濟作物,地不閑,就能多賺點錢。”福泉市陸坪鎮羅坳村農戶代興祥的情緒十分高漲。去年,他種烤煙賺了30萬元,今年他準備大干一場。借產業融合發展綜合體的建設契機,代興祥從原有的130畝擴大到了200畝,實施循環生產,走一走新路子。
代興祥的信心來自于福泉市局(公司)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以產業興旺助力鄉村振興的決心。
今年,福泉市局(公司)計劃總投入5367萬元,在陸坪鎮羅貝、羅坳壩區規劃打造5000畝煙區產業融合發展綜合體“示范基地”,以2000畝烤煙為核心,確定了飼料玉米、鮮食玉米、青儲玉米、蔬菜、中藥材、優質稻+漁等主要配套產業,構建起有機農業、輪作產業、接茬產業、景觀農業、農旅融合產業等為一體的示范基地。
據了解,2022年,福泉市煙區將預計實現烤煙畝產量150公斤以上,上等煙比例75%以上,擔均價達1650元以上,總產值990萬元以上,煙農戶均創收達10萬元以上;配套糧食、蔬菜等經濟作物產業實現總產值1300萬元以上,畝均增收1500元以上。
眼下,貴州煙區煙葉生產正進入煙苗移栽大田的關鍵時節。“煙葉強、煙區美、煙農富”的煙區綜合體正在一點一點勾勒成型,鄉村振興和未來生活的美好前景,可期可盼。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