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西南的群山環抱中,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石獅村的千畝油菜花田如期綻放。金燦燦的花浪沿著青石板路蜿蜒,與村莊相映成趣。這個曾因地處偏遠而沉寂的村莊,如今依托“油菜花+文旅”的創新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振興之路,催生出“賞花經濟”“鄉土文創”等新興業態。
從單一農業到復合經濟:一朵油菜花的蝶變
洞口煙草志愿者為游客講解榨油知識。杜于 攝
村民肖謀建的賬本記錄著油菜種植的變遷史:五年前,他的5畝油菜地年收入不足3000元,除去種子化肥幾無結余;而今同樣的土地上,游客在花叢中拍照打卡的身影,讓他的家庭收入結構發生了質變。“菜花節期間賣土蜂蜜三天就能賺2000塊。”老肖粗糙的手指劃過手機屏幕里的電子支付記錄,笑容比身后的花海更燦爛。
這種轉變源自于一年前,洞口煙草駐石獅村鄉村振興隊邀請縣農業專家“送課到田”,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石獅村整合土地資源,實施“土地整治+”惠民工程,流轉土地420畝,整治拋荒耕地120畝,開展圖斑恢復工作,恢復面積達160畝,推廣“三季輪作”模式:春季油菜花海引客來,夏季續熱度,秋季金色稻田造景觀。讓村民從單一農作物種植轉變為復合發展,不僅讓農戶守住了“米袋子”,也充盈了“錢袋子”。
花海里的鄉村振興密碼
許丹在直播。杜于 攝
“只有精神富足,人民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在石獅村,工作隊協助村支兩委打造的“農家劇場”正上演著現代版田園牧歌。他們保留原有農舍夯土墻,用廢棄農機具創作裝置藝術,在土墻上繪制廉潔文化,讓歷史悠久的村落變身網紅打卡地。“我們不做簡單的景觀復制,而是挖掘村莊獨特的文化DNA。”
數字化浪潮同樣席卷金色花海。青年書記許丹喜歡用抖音記錄生活,3月的油菜花開,她用抖音記錄美麗的村莊景色,通過直播將手工藝品、楊梅等特色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駐村工作隊聘請專業直播團隊,開設培訓課程,培養出更多像許丹一樣有興趣的鄉村新主播。探索使用VR技術展示油菜花里的世界,讓傳統農業在數字空間找到新的價值出口。
“能用自己愛好為村里人做點事,很開心,我也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我相信以后我們的村一定會越來越好。”
區域聯動放大集群效應
志愿者整治拋荒土地。杜于 攝
為了更好地整合旅游資源,石獅村與周邊5個村落共建“油菜花文旅聯盟”。在“一村一品”規劃下,相鄰的云霧村發展高山茶園觀光,探索“春賞花、夏避暑、秋摘果、冬養生”的旅游帶。
每年油菜花節期間,村中上演著獨特的“花田戲”:頭戴木質儺面的舞者穿梭花海,演繹《神農授耕》《五谷豐登》等傳統劇目;花鼓戲劇團送戲到村,一部部傳統戲曲流淌在花田里;村委會的互動屏前,掃描油菜花田即可“穿越”看到百年前的榨油場景。這些文化元素的注入,使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從1小時延長至半天。“我們不是單純賣風景,而是讓每朵油菜花都講出文化故事。”。
今日的石獅村,更深遠的變化發生在精神層面:村民們自發組建“花田護衛隊”“村容改善支援服務隊”,95%的垃圾實現分類處理,定期清理焚燒垃圾現場、破爛廣告牌、橫幅、水域漂浮物、田間農業廢棄物等,完成廁所改造128個,捐贈種植樹木180棵。
夕陽西下,石獅村的油菜花田鍍上一層金邊。這片土地上的變革,印證著“一朵花帶動一個產業,一個產業激活一座村莊”的生動實踐。從傳統種植業到三產融合生態,油菜花經濟的綻放之路,正是中國特色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注腳。在農業現代化與文旅創新的雙輪驅動下,越來越多的中國鄉村正在書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答卷。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