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川中丘陵,金黃的油菜花海隨風起伏,桑田新綠映襯著白墻黛瓦的村舍,四川德陽中江縣通濟鎮道樁村正以“紅色底蘊+多元產業”的嶄新面貌,奏響鄉村振興的奮進曲。
道樁村曾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土地貧瘠、產業單一,年輕人紛紛外出謀生。自2018年以來,在鄉村振興政策的帶動下,德陽市煙草專賣局與道樁村結對幫扶,陸續投入400余萬元資金用于產業振興。短短幾年間,這片土地就以驚人的速度煥發生機:桑田連綿如碧浪,紅色遺址游人如織,油菜花海鎏金淌彩,昔日的貧困村蛻變為“產業旺、文化興、生態美”的鄉村振興樣板。
蠶桑養殖:傳統產業的現代復興
道樁村蠶桑產業歷史可追溯至清末民初,但受限于山地條件與勞動力外流,曾一度衰落。
開展結對幫扶后,德陽市煙草專賣局依據通濟鎮道樁村悠久的蠶桑養殖歷史,綜合考慮道樁村的氣候和土質后,決定把養蠶作為主導產業,對原有產業進行優化升級,通過規模化運作,整合成本、技術與效益,打造特色蠶桑產業養殖園,形成特色蠶桑產業養殖園。以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為突破,突出造血功能,通過土地流轉、貧困戶入股分紅以及蠶桑種植專業合作社務工等方式,蠶桑園為全村160名村民解決了就業問題,帶動了全村200余名村民走上蠶桑產業致富之路。
紅色道樁:歷史基因激活文旅動能
1933年,“文家橋暴動”在此地爆發,是中江廣大農民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一次重大嘗試,這段歷史在當地代代相傳,成為道樁村獨特的紅色文化基因。
圍繞紅色主線,德陽煙草深化黨建引領,開展鄉村紅色文化建設,派駐駐村第一書記統籌紅色村莊建設與產業升級,推動紅色村史館、文化廣場等關鍵項目落地??。增強鄉村文化軟實力,凝心聚力,推動革命文化的時代煥新。
2022年,道樁村被中組部批準列為全國紅色美麗村莊。依托紅色資源,村集體開發黨建品牌與綠色休閑觀光產品,形成“紅色文化+生態旅游”融合模式,把道樁村打造成紅色教育研學基地。
道樁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縣人大代表武仁勝說道:“作為道樁村支部書記,我非常高興道樁村能夠獲得這么好的發展機會,非常榮幸能夠從始至終參與到紅色道樁項目的建設中,參與到發揚革命精神的過程中,也很開心能夠讓鎮村干部職工見證道樁村的發展。”
金色花海: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走進道樁村,千畝油菜花競相綻放,金黃的花海與藍天白云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游客們徜徉在花海中,拍照留念,感受春天的氣息。近年來,道樁村大力發展油菜種植產業,打造“一村一品”特色農業品牌。如今,油菜花不僅成為道莊村的靚麗風景線,更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色產業”。
暮色浸染的道樁村,蠶房銀繭與花海鎏金在紅土地上交織成弦,奏響“產業+文旅+生態”的振興三重奏?。當首屆油菜花節的余香滲入土壤,7.8公里產業路已悄然延伸向新綠的桑田——這里既有百年紅色血脈的熾熱跳動,也有新時代春風拂過時,萬物拔節的清脆回響?。
這場蝶變的背后,既是傳統與現代的交響,也是內生動力與外援幫扶的共鳴,這片曾被歲月遺忘的紅土地,如今每一粒蘇醒的種子都在書寫:鄉村振興的故事,永遠沒有終章。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