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湯頭街道下鄭莊村,50多歲的鄭唐家守了二十多年的一家親便利店,最近成了十里八村的“網紅店”。奪目的店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整整齊齊的貨架間飄著茶葉蛋的香氣,門口快遞架前不時傳來掃碼聲,幾位老人正坐在惠民服務區嘮家常。誰也想不到,這個充滿現代氣息的惠民綜合體,半年前還是個“雜貨堆得能捉迷藏”的老式雜貨鋪。
黨員幫扶隊“進村來”
“小孫啊,上次培訓看的那些亮堂店面,俺這老骨頭真眼饞。”去年冬天,在臨沂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舉辦的農網客戶培訓會上,鄭大哥拉著客戶經理孫士寶的手直嘆氣。布滿裂紋的水泥地上,醬油醋瓶子挨著化肥袋,散裝零食在褪色的塑料筐里擠作一團——這家2004年開張的老店,就像本泛黃的日歷,定格在二十年前的時光里。
孫士寶把情況匯報到河東區局(營銷部)第三基層服務站,當天下午站長就帶著黨員幫扶隊進了村。量尺寸、畫圖紙、算成本,五六個忙碌的身影在店里忙活到天黑。聽說鄭大哥舍不得換新貨架,客戶經理們下班后開著私家車帶鄭大哥跑遍了周邊二手市場,硬是淘回了合適的貨架,省下的2000多元轉頭給小店添置了一臺新冰柜。
“孫經理和同事們比自家孩子還上心!”看著幫扶隊員們整理貨架忙得滿頭大汗,鄭大哥煮了一大鍋蘋果水給隊員們解渴。半個月后,當“一家親惠民服務中心”的招牌亮起來時,村里老會計打趣:“老鄭你這哪是開店,分明是給超市找了個好婆家。”
圖為志愿幫扶隊幫助規劃非煙商品陳列。
掃碼槍成了“新掌柜”
店鋪亮堂了,新煩惱卻冒了頭。鄭大哥用了十年的藍皮賬本,如今再用卻發現越來越力不從心了——孫子愛吃的薯片進了多少袋?昨天賣出去幾瓶醬油?常常對不上賬。“現在年輕人買東西都掃碼,要不咱也試試那個店鋪管理系統?”朱貴香提議時,老人直擺手:“這高科技玩意兒,俺可擺弄不來。”
為了解決鄭大哥的“煩心事”,河東煙草派來了“駐店師傅”。從開機聯網到商品入庫,客戶經理小劉在店里忙活了三天。現在鄭大哥掃碼槍使得比算盤還溜:“‘滴’一聲錢就到賬,庫存自動減,月底還能看‘體檢報告’。”更讓鄭大哥得意的是,他還學會了會員管理,每逢趕集日總要用喇叭吆喝:“掃碼加會員,雞蛋每斤便宜兩毛!”
小店鋪變身“萬事屋”
今年,“一家親惠民服務中心”門口又支起了“助農服務站”招牌。河東煙草牽線搭橋,銀行來辦惠農貸款,快遞公司設了收寄點,連手機充值、保險咨詢都能辦。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惠民服務區:趕集的老人能歇腳喝茶,電動車沒電了可以充電,就連村委會都把政策宣傳欄搬了過來。
“現在每天進店人數翻了五倍。”鄭大哥掏出新賬本,改造后每月增收三千多元。更讓他開心的是小店成了村里的“消息中心”,誰家上了致富新項目,哪塊地要流轉了,鄉村振興的新政策,都能在這打聽到。最近他還張羅著幫鄉親們利用“惠民直播間”銷售柳編產品,上墻的“惠民代購點”牌子正在定制中。
圖為志愿幫扶隊員和農網客戶通過直播推薦柳編產品。
“農網升級不是裝修門面,是要讓農村小店成為鄉村振興的毛細血管。”目前,全區已有431家農網終端完成改造,帶動新增就業崗位67個。
夕陽余暉下,一家親便利店的惠民服務燈箱亮了起來。鄭大哥擦拭著“服務示范店”的牌子,對來取快遞的村民說:“俺這小店啊,就像春天剛灌漿的麥穗,經歷了場‘及時雨’,眼見著綠油油的穗頭一天比一天長得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