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書記,您嘗嘗,這野茶是山上薅的,比城里賣的還好喝!”三伏天的玉茶村,村民周建國遞來搪瓷杯,茶清冽的香氣,瞬間壓過了日頭的燥熱。
湖南省株洲醴陵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派駐的第一書記付安智抿了一口,回甘里還飄著蘭花香。“乾隆下江南時,聽說就在咱這兒喝過茶呢!”老周一句閑談,讓付安智猛地蹲下身扒拉泥土——腐殖土厚實,坡地排水通暢,他眼睛一亮:“這哪是野茶,這是咱們村的‘致富苗’啊!”
碎地變茶園:從“地難養(yǎng)”到“地生金”
駐村干部付安智與玉茶村村民共同栽種茶苗
五年前的玉茶村,可沒這盼頭。作為醴陵群山里的小村落,玉茶村的田埂上,曾寫滿“水土不服”的困惑:耕地被丘陵割成“補丁”,巴掌大的地塊長不出規(guī)模,黏重的紅壤留不住水肥。老鄉(xiāng)們蹲在田頭直嘆氣:“這地就是塊難養(yǎng)的窮土啊。”
面對這樣的窘境,付安智帶著駐村工作隊踏遍千畝耕地,GPS測坡降、送土樣化驗,最后在玉茶山上畫出一張“藏寶圖”:陽坡日照充足,適合種喜陽、芽頭壯實的品種;陰坡云霧繚繞,正合那些偏愛陰涼、葉片鮮嫩的茶樹生長,山坳里則留著老茶樹做母本。好不容易拿出方案,有村民就質疑了:“祖祖輩輩都沒靠茶葉掙過錢,能成嗎?”
“就得從‘無人區(qū)’搶機遇!”醴陵煙草黨組的話給了大伙底氣。村部召開大會,決定通過“聯(lián)農帶農”機制,將荒山利用起來,農民以土地作為投資入股方式,定期獲得分紅,只要把閑置荒地交出去,每年光投資收益就能多拿不少。推土機進山時,鄉(xiāng)親們看著“補丁田”變反坡梯田,噴頭像蒲公英立在茶壟間,眼里終于有了光。
巧思拓銷路:從“怕滯銷”到“銷全國”
茶園景象
頭茬春茶上市時,村部大院擠滿了背竹簍的茶農。有人捏著皺巴巴的茶葉擔心:“這賣相,城里人能要嗎?要是賣不出去,這一年就白干了。”付安智卻掏出分級篩子:“芽頭做‘御品’,一芽一葉做‘貢品’,粗葉做成袋泡茶,按質定價,不怕賣不出去。”
醴陵煙草還把卷煙營銷中積累的市場調研經驗運用到茶葉市場分析上,精準定位目標客戶群體。他們將零售終端店鋪的陳列技巧傳授給茶農,指導茶葉包裝設計和擺放。為了解決茶園的灌溉難題,醴陵煙草黨組協(xié)調專業(yè)人員,根據(jù)茶園地形建設了一套高效的滴灌系統(tǒng)。黨員們更是沖鋒在前,有一次暴雨沖垮茶園便道,第二天一早,十幾名穿著“火車頭”紅馬甲的黨員就扛著水泥板,在泥濘中開辟出一條新路。
客戶經理肖鑫奇的直播讓茶葉更“出圈”。每晚他在直播間舉著茶杯和“家人們”嘮嗑:“看這湯色,像不像醴陵釉下彩的青色?喝一口,乾隆爺同款體驗!”靠著土味故事的賣點,前半個月光直播就賣出去上百斤,曾經的“怕滯銷”,變成了茶葉“銷全國”的熱鬧景象。
茶香引客來:從“土葉子”到“金名片”
村支書謝艷林在嘉玉便民店布置茶瓷展區(qū)
如今的玉茶村,茶壟像綠色的五線譜鋪滿山坡。返鄉(xiāng)的村民舉著自拍桿拍攝茶園風光,短視頻引來了外地游客,周末村里停滿私家車,游客學習采茶、炒茶,聽老周講乾隆品茶的故事。
嘉玉便民店的茶瓷展區(qū)里,“湘醴御茗”茶葉配著醴陵釉下彩瓷罐,成了游客必買的伴手禮;村集體賬戶上,品牌分紅節(jié)節(jié)攀升;新修的“幸福屋場”里,健身器材、圖書角一應俱全,每晚茶農們跳著廣場舞,音箱里飄出改編版《采茶歌》:“茶煙融合路子寬,日子過得比蜜甜……”
有外地客商來考察,問老周:“怎么把窮山溝變聚寶盆的?”老周指著滿山茶樹和穿紅馬甲的駐村隊員笑道:“靠的是找對路、踏實干!以前沒人要的‘土葉子’,現(xiàn)在成了玉茶村的‘金名片’,往后的日子,一定會更紅火!”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