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安丘市石埠子鎮(zhèn)新街的轉角處,鴻發(fā)超市的玻璃柜臺后,總能看到劉志云專注剪紙的身影。一把剪刀、幾疊煙盒,在她手中流轉翻飛,轉眼便成了《八仙過海》的靈動、《鳳穿牡丹》的雅致。這位經營超市25年的零售客戶,不僅用剪紙為生活添彩,更以煙標煙盒為媒,成為煙草文化傳播中一朵別樣的“剪梅”。
一、剪紙作品綻放在煙草文化園 百花園里獨樹一幟
“把煙草元素融入剪紙,就像給傳統(tǒng)藝術添了縷煙火氣。”劉志云常說。她與煙草文化平臺的緣分,始于2014年《黃鶴樓周刊》發(fā)起的“才藝零售人”大賽。
那時,一位顧客買走“南京(十二釵)”的身影,讓她靈光一閃:“煙標上的經典紋樣,不正是剪紙的好素材?”她以《紅樓夢》十二釵為原型,融合“南京(十二釵)”等煙標的精美印刷工藝,耗時三十余天,剪出長80厘米、寬44厘米的《紅樓十二釵》。這幅作品不僅斬獲大賽季度獎與年終大獎,更讓她意識到:煙標煙盒里藏著煙草文化的密碼,剪紙是打開這扇門的鑰匙。
此后,她的剪紙作品頻頻亮相煙草文化平臺:2023年用30多種煙盒創(chuàng)作的《八仙過海》,人物衣袂翻飛間透著各品規(guī)煙盒的獨特光澤;2024年的《鳳穿牡丹》,牡丹花瓣巧用“泰山”煙盒的金紅配色,引來煙草文化愛好者爭相品鑒。在眾多煙草文化作品中,劉志云的剪紙如同一枝傲雪寒梅,以傳統(tǒng)技藝賦予煙草文化新的生命力。
?
二、煙標為紙 巧思成藝:煙草廢料里的藝術乾坤
劉志云與煙標煙盒的“二次結緣”,始于一次偶然的凝視。“你看這煙盒,印刷多精致,色彩、紋樣都透著講究,扔了太可惜。”經營卷煙二十余年,她攢下的煙盒塞滿了儲物箱,這些被視作“廢料”的紙品,在她眼中卻是創(chuàng)作的寶藏。
煙盒剪貼成畫:方寸之間藏萬象
“一個《八仙過海》,得用20多個條盒皮。”劉志云笑著展示她的“存貨”,紅的“紅雙喜”、金的“泰山”、藍的“南京”,在她手中按色調、紋理分類。剪刻時,她保留煙盒原有的燙金、壓紋工藝,讓鐵拐李的葫蘆泛著“哈德門”的復古金,何仙姑的花籃綴著“玉溪”的水綠。2023年完成的《鳳穿牡丹》,僅牡丹花蕊就用了 7 種煙盒的邊角料,層層疊疊間,既有傳統(tǒng)剪紙的鏤空之美,又有煙草包裝的現(xiàn)代質感,顧客見了無不稱奇:“原來煙盒能這么美!”
煙盒巧制花瓶:拙手亦有巧思
除了剪紙,劉志云還嘗試用煙盒做立體工藝品。她曾想把煙盒折成花瓶,卻因尺寸沒把握好,折到一半就“軟塌塌”地塌了形。“當時急得直笑,看來手高眼低的事常有。”她反復調整折法和尺寸,用硬殼煙盒做骨架,軟盒煙盒做裝飾,終于做出能插干花的小巧花瓶。她把作品曬到微信群,群友們打趣道:“劉姐這雙手,真是‘劉巧手’,廢品都能變寶貝!”
煙標融入剪紙:煙草元素的詩意表達
在劉志云看來,煙標本身就是文化載體。她剪“囍” 字時,會融入“紅雙喜”煙標的經典紋樣;剪“春”字時,借鑒卷煙陳列的造型靈感。2024 年國慶,她特意用“中華”“利群”等煙盒的紅色底紋,剪出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煙盒上的“百年傳承”字樣與剪紙的五角星相映,成了超市里最特別的節(jié)日裝飾。
三、紙短情長:剪紙里的多重收獲與文化擔當
“一把剪刀,剪的是紙,連的是情,傳的是文化。”劉志云的剪紙人生,藏著她作為零售客戶的多重感悟。
以剪養(yǎng)德:在節(jié)約中悟生活之道
開店二十多年,劉志云總說“過日子要精打細算”。用煙盒創(chuàng)作,正是她“廢物利用”理念的延伸。“這些煙盒本要扔掉,剪剪畫畫就成了藝術品,既省了材料錢,又少了浪費,多好。”這種節(jié)約精神,也融入她的經營:商品墊起通風、空調分時開關,與剪紙創(chuàng)作的“惜物”理念一脈相承。
以剪傳藝:讓非遺扎根煙火間
劉志云的剪紙技藝傳自奶奶。小時候,她看奶奶在油燈下剪窗花,一張紅紙轉眼成了喜鵲登梅。如今,她接過這把剪刀,不僅在臘月給顧客送窗花,還教來店里的孩子剪煙標紋樣。“你看這‘泰山’煙標的松樹,剪的時候要留鋸齒紋,才顯蒼勁。” 她想讓孩子們知道,剪紙不只是窗花,還能與煙草文化、生活美學結合,讓非遺在尋常巷陌里活起來。
以剪增趣:守店生活的詩意棲居
“以前沒顧客時,守著柜臺特空虛。”劉志云說,是剪紙讓她的守店生活變了樣。白天招呼客人,閑暇時候或晚上燈下創(chuàng)作,指尖的紙屑飄落,心里的煩躁也散了。剪《紅樓十二釵》時,她為了拿捏林黛玉的蹙眉,反復翻看“南京(十二釵)”煙標找靈感,三十多天磨出了水泡,卻樂在其中:“看著作品成了形,比專為看多賣幾盒煙還高興。”
以剪聚氣:小店知名度明顯提升
因剪紙出名后,鴻發(fā)超市的名字也不脛而走。有人購物后停下來看她做煙盒剪紙,有人買煙時順便求一幅“喜”字剪紙。一位準備辦婚禮的顧客,被墻上煙盒拼的“囍”字吸引,不僅訂了卷煙,還把婚慶用品都托付給她。“剪紙就像紐帶,把顧客變成了朋友。”劉志云笑著說,如今店里的客流比以前多了三成,這都是剪紙帶來的“人氣財氣”。
以剪獻力:零售戶的煙草文化情
“賣煙這些年,煙草就像娘家人,總想著能為它做點啥。”劉志云說,煙標里藏著煙草的歷史與美學,她的剪紙就是想讓更多人看見這份美。從《紅樓十二釵》到《八仙過海》,她用剪刀講述煙草與文化的故事,讓顧客在欣賞剪紙時,也讀懂煙草包裝里的匠心。“我是個普通零售戶,但也想為煙草文化添磚加瓦,這是我的本分,也是我的心愿。”
陽光透過超市的玻璃窗,照在劉志云剛剪到一半的《雙龍戲珠》上,煙盒的金粉在光影里閃爍。這雙手,既拿起過掃碼槍,也握緊過剪刀;這間店,既陳列著卷煙,也綻放著文化。劉志云說,她會一直剪下去,讓煙草的故事,在剪紙的紋路里,慢慢流淌。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