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山姆會員店的貨架上赫然出現好麗友派和衛龍辣條時,這場看似平常的商品上新意外掀起了一場消費風暴。
2023年7月15日,社交媒體上涌現大量會員的憤怒聲音,他們質疑這些“大眾超市常見商品”為何會出現在自己支付260元年費的高端會員制超市里。
這場風波遠不止于商品爭議,它折射出當代中國消費社會的深層矛盾——中產階層通過消費構建身份認同的焦慮,以及零售企業在消費分級大潮中的定位困境。
會員制背后的身份符號
山姆會員店消費者的憤怒情緒,本質上是一種身份認同危機。支付260元年費的會員們,購買的不僅是一個購物場所,更是一種社會身份的象征性確認。
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爾迪厄曾指出,消費選擇是階層區分的重要標志。當辣條和好麗友派這種“平民零食”出現在山姆的貨架上,它們打破了會員們精心維護的消費邊界,造成了符號價值的混亂。
這種反應背后是中產階層特有的“人設焦慮”。在社交媒體時代,消費已成為個人價值最直觀的表達方式。山姆會員店精心營造的“高品質生活策源地”形象,與其會員“懂生活、有品位”的自我認知形成了默契共謀。當這種默契被大眾化商品打破時,產生的認知失調便轉化為公開的不滿。
有會員在社交平臺直言:“我付會費不是為了買和普通超市一樣的商品”,這句話精準揭示了會員制零售的本質——它販賣的從來不只是商品,更是一種排他性的身份認同。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反應呈現出典型的“凡勃倫效應”——商品價格越高,消費者反而越能從中獲得地位滿足感。山姆會員對大眾商品的排斥,恰如奢侈品消費者對“爛大街”的恐懼,都是通過消費差異來維持社會距離的心理機制。
山姆在“消費分級”大潮中的定位迷失
山姆此次選品爭議,暴露了會員制零售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核心困境——如何平衡“獨特性”與“普遍性”的矛盾。表面看是選品失誤,實則是戰略定位的搖擺。中國市場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消費分級”,高端化與大眾化需求同時爆發,這種分裂性增長讓許多零售商陷入兩難。
一方面,中國消費市場呈現出高端消費與平價消費同步增長,中間地帶反而萎縮。據麥肯錫《2023年中國消費者報告》,年收入超過16萬元的家庭數量預計將從2021年的7100萬戶增長到2025年的1.04億戶,這些家庭貢獻了60%的消費增長。與此同時,拼多多的迅猛發展證明大眾消費市場同樣活力十足。在這種分裂格局下,山姆試圖同時抓住兩端消費者,反而可能模糊其核心價值主張。
另一方面,中國本土零售業態的進化給山姆帶來壓力。盒馬、fudi等本土會員制品牌的崛起,Costco的強勢進入,都在分食高端零售市場。同時,永輝、大潤發等傳統商超不斷升級商品結構,縮小與會員制超市的體驗差距。在這種競爭態勢下,山姆試圖通過引入部分大眾商品擴大客群基礎,卻意外觸動了核心會員的敏感神經。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中國消費者對“會員價值”的認知與歐美市場存在差異。在成熟的歐美市場,會員費更多被視為獲取批發價的必要成本;而在中國,會員資格本身就被賦予了身份象征意義。這種認知差異使山姆在中國市場的定位策略面臨獨特挑戰。
從“符號消費”到“真實價值”的漸進轉變
山姆事件折射出的消費趨勢變化值得深入剖析。表面上看到的是中產階層對消費符號的執著,但潛流中已有新的消費理性在形成。
Z世代消費者的崛起正在重塑零售邏輯。與前輩不同,這代消費者具有“去階層化”的消費特征——他們可以上午喝精品手沖咖啡,下午吃路邊攤燒烤,且不覺得這種混搭有違身份。貝恩咨詢調研顯示,18-35歲消費者中,有64%認為“商品本身比購買場所更重要”。這種觀念解構了傳統零售的等級秩序,也為山姆等零售商提供了引入多元商品的合理性。
消費價值觀正在發生“實用主義轉向”。疫情后時期,消費者普遍更加注重商品的實際效用與性價比。埃森哲《2023全球消費者調研》指出,中國消費者中“非常關注性價比”的比例從2021年的39%上升至2023年的53%。即使是高收入群體,也表現出對“合理溢價”而非“盲目高價”的偏好。在這種趨勢下,會員制零售必須重新思考其價值主張——是會籍特權,還是真實的產品價值?
隨著供應鏈效率提升和制造業升級,許多傳統意義上的“高端”品質正在變得普及。例如,低溫奶、進口水果等曾經的差異化商品,如今已成為大眾超市的標配。這種趨勢使得會員制超市維持商品獨特性的成本越來越高,從而被迫轉型。
在分裂市場中尋找動態平衡
山姆事件為各類品牌提供了戰略鏡鑒——在消費分級日益明顯的市場環境中,品牌定位需要更加精細化的操作:
高端品牌向下延伸時,必須建立清晰的“產品金字塔”,通過子品牌或專屬產品線服務不同客群,而非簡單地將大眾產品引入高端渠道;
將會員權益從“商品獨占性”轉向“體驗獨特性”,是更可持續的方向;
在一線城市維持高端定位的同時,針對下沉市場開發差異化會員方案。
最重要的是,品牌需要認識到中國消費者正在形成的復合型身份認同。現代消費者拒絕被單一標簽定義,他們既追求品質又計較價格,既看重實用又需要情感滿足。能夠包容這種復雜性的品牌,才能在未來市場中贏得持續增長。
消費平權時代的零售未來
山姆事件的深層意義,在于它揭示了消費社會演進過程中的必然矛盾。隨著中國消費市場成熟,曾經清晰的階層消費界限正變得模糊,這是社會發展的健康信號。零售企業的挑戰在于,如何在滿足消費者身份訴求的同時,不被這種訴求綁架而失去市場彈性。
未來屬于那些能夠重新定義“高端”的品牌——不是通過人為制造的稀缺性,而是通過真實的產品創新和服務體驗。當消費者最終跨越符號消費的階段,市場將回歸本質:好商品就是好商品,無論它出現在山姆還是社區超市。而那些提前適應這一趨勢的品牌,將在消費平權的新時代贏得先機。
原創聲明:本文系煙草在線用戶原創,所有觀點、分析及結論均代表作者個人立場,與本平臺及其他關聯機構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決策建議或專業指導。本平臺不對因依賴本文信息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責任。
版權聲明:未經作者書面明確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全文/部分轉載、摘編、復制、傳播或建立鏡像)使用本文內容。若需轉載或引用,請提前聯系煙小蜜客服(微信號tobacco_yczx)獲得許可,同時注明作者姓名及原文出處。違反上述聲明者,作者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