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煙,這一縷輕煙,自明朝傳入中國以來,便深深嵌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它不僅是一種消費品,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時代變遷中人們價值觀、生活態度和社會風貌的流轉。從計劃經濟時代的“大前門”到如今的電子煙,煙民的消費觀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爺爺輩(40后、50后)
計劃經濟的“煙票”與集體記憶
對于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出生的爺爺輩煙民而言,香煙消費遠非個人選擇那么簡單,而是被深深打上了計劃經濟的烙印。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香煙和糧、油、布一樣,是憑票供應的緊俏商品。
“那時候,抽煙可是個‘資格’。”今年78歲的李大爺回憶道,“得有煙票,才能買上一包‘大前門’或者‘飛馬’。要是能弄到一包‘中華’,那可是了不得的面子事。”
據《中國煙草通志》記載,在計劃經濟時期,香煙的分配嚴格按等級和票證執行,高級干部才能特供“中華”、“牡丹”等名牌,普通工人農民多抽“勞動”、“黃金葉”等香煙。
這個年代煙民的消費觀核心是:實用、共享、量入為出。
香煙的品牌選擇有限,消費行為高度同質化。一包煙拆開,往往不是一人獨享,而是見者有份,成為工友間、朋友間聯絡感情的重要媒介。
“敬煙”是必不可少的社交禮儀,煙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面子”。但他們絕不會浪費每一支煙,煙癮再大,也得掐著指頭算著煙票能買多少。
有趣的點在于:當時甚至流行過“煙絲+煙紙”的自卷煙,以及把煙蒂攢起來重新拆解卷制的“二次利用”法,將節儉發揮到了極致。
抽煙,對他們來說,是艱苦歲月中難得的消遣和慰藉,消費行為被深深地刻上了時代的集體印記。
父輩(60后、70后)
改革開放的“品牌崇拜”與面子經濟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醒了神州大地,也徹底改變了煙民的消費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父輩煙民,恰好經歷了中國經濟的騰飛和消費品的極大豐富。
外國煙涌入國門,“萬寶路”、“555”成為時髦象征;國產高端品牌如“中華”、“玉溪”也迅速崛起,香煙變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這個階段的香煙消費,品牌意識空前強烈,“面子”價值遠超“里子”。掏出一包什么煙,幾乎等于亮出一張個人名片。談生意、托人辦事、參加聚會,手里夾的煙直接體現了你的“實力”和“誠意”。
“那時候在外面跑業務,兜里必須揣兩包煙,”一位70后企業主回憶道,“一包‘中華’敬別人,一包十來塊的自已抽。”這種“雙軌制”消費模式在當時非常普遍。
《中國消費趨勢報告》指出,90年代至21世紀初,高端煙草的消費增速遠超中低端,禮品屬性極強的“中華”煙甚至一度成為硬通貨。
他們的消費觀是矛盾而現實的:一方面追求高品牌溢價帶來的社交資本,另一方面又保持著一定的節儉習慣(自己抽便宜的)。香煙消費從爺爺輩的“共享”變成了父輩的“交換”,成為一種投資性的社交工具。
我輩(80后、90后)
健康覺醒的“品質焦慮”與個性化選擇
當80后、9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力時,他們所處的環境已截然不同:國民收入邁上新臺階,同時,全球范圍內的健康浪潮席卷而來。
世界衛生組織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在中國生效,公共場所禁煙成為常態,“吸煙有害健康”從煙盒上的警示語變成了切切實實的社會共識。
這一代煙民的消費觀因此變得更加理性、矛盾且多元化。
首先,健康焦慮無處不在。他們可能是壓力最大的一代煙民:一邊無法完全戒斷,一邊又深受健康負罪感的折磨。
于是,消費行為出現新趨勢:“降焦減害”成為重要考量。低焦油香煙、細支煙、爆珠煙風靡市場,因為它們至少在心理上提供了一種“更健康”的暗示。
其次,個性化表達成為關鍵。他們不再盲目崇拜“中華”,而是更傾向于選擇符合自我人設的品牌。是小眾的外煙,是設計新潮的細支煙,還是口味多樣的爆珠煙?抽煙從“給別人看”變成了“表達自己”。
電子煙的出現更是將這種趨勢推向高潮,它被包裝成一種科技感、時尚感乃至戒煙替代品,迅速俘獲了年輕群體。
有趣的現象是:這代煙民中出現了“場景化消費”。例如,在社交應酬時抽傳統卷煙,獨自一人或朋友小聚時則可能選擇電子煙或細支煙。他們的消費觀是碎片化的,更加精細地管理著自身的健康、形象和社交需求。
未來(00后及以后)
科技融合與“體驗式消費”的新趨勢
00后們正成長于一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他們是真正的數字原住民,對新產品、新技術的接受度極高。
全球煙草行業正在經歷技術創新浪潮,電子煙和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HNB)以“時尚”、“潮流”的新面貌出現。
中國電子煙市場規模逐年快速擴張,消費者以年輕群體為主。這類產品通過豐富的口味和科技營銷,正在重新定義“吸煙”體驗。
未來煙民的消費觀,可能會更加注重科技感、定制化和體驗價值。
消費動機可能不再僅僅是解癮,而是追求新奇體驗、口味探索或圈子文化。
結語
從爺爺輩的“煙票”到父輩的“中華”,再到我輩的“細支爆珠”和未來的“科技體驗”,每一代煙民的消費選擇,都是一幅生動的時代素描。
它勾勒出中國從物資短缺到商品豐饒,從集體主義到個人表達,從實用主義到體驗至上的消費演進歷程。
香煙,這小小的方寸之物,承載的早已遠超尼古丁本身,它是社交的貨幣,是面子的尺規,是個性的宣言,也是時代打在每一個普通人身上的、深深的烙印。
那縷裊裊青煙飄散之處,留下的是一部微縮的中國消費變遷史。在不同年代的消費觀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吸煙這件事本身,更是中國人生活方式的演進史,是社會變遷最真實的呼吸與脈動。
最終,那縷裊裊青煙飄散之處,留下的是一部微縮的中國消費變遷史。而我們或許正在見證,這部歷史最終走向“無煙”的終章。
原創聲明:本文系煙草在線用戶原創,所有觀點、分析及結論均代表作者個人立場,與本平臺及其他關聯機構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決策建議或專業指導。本平臺不對因依賴本文信息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后果承擔責任。
版權聲明:未經作者書面明確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全文/部分轉載、摘編、復制、傳播或建立鏡像)使用本文內容。若需轉載或引用,請提前聯系煙小蜜客服(微信號tobacco_yczx)獲得許可,同時注明作者姓名及原文出處。違反上述聲明者,作者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