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吳橋,每隔4天是一個大集。每次大集時,總會有一個行色匆匆的中年男子來淘寶。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盛唐酒業的當家人----唐守仁。他要淘的寶貝,不是金銀珠寶,而是空空的酒瓶。
陶醉藝術美
性格開朗的唐守仁經營的主要是酒,見得最多的就是酒瓶。起初,他只是在乎酒瓶美感對顧客消費產生的影響,慢慢地,他的眼睛被酒瓶獨特的藝術美吸引了。
說起陶瓷酒瓶的美,唐守仁侃侃而談:“中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陶瓷古國,‘瓷器’和‘中國’在英語中通稱‘china’,可見中國陶瓷在世界的影響力之大。從原始社會制造陶罐開始,人們就是按照美的法則來創作的。而陶瓷酒瓶則無愧為民族氣質濃郁的生活品和藝術品。”
正是出于這種感悟,唐守仁深深地迷戀上了酒瓶收藏。在收藏的過程中,他給藝術酒瓶總結出了“十美”:造型美、色彩美、材質美、工藝美、書法美、繪畫美、雕塑美、特征美、抽象美、回味美。得空抽閑,他便置身瓶間,賞瓶怡情。
翁意不在酒
唐守仁說,自己沒啥別的愛好,也不喜歡喝酒抽煙,唯獨喜歡收藏。“郵票、老物件、錢幣等都收藏過,收藏酒瓶是從幾年前開始的,一發而不可收。”跑廢品站、跑酒樓、跑古董市場,唐守仁忙得不亦樂乎。到后來,收廢品的和飯店服務員都知道他有這個嗜好,只要看到酒瓶都會拿過來送給他。
如果碰到好的酒瓶,唐守仁是很舍得花錢的。
有一次,在山東德州的黑馬市場上,一個古董商人在賣酒瓶,其中有個瓶子連酒杯是一套,要價180元,唐守仁沒怎么講價就買下來了。還有一次去外地,他在一家煙酒副食店看到一瓶酒,瓶子的造型很好看,就立馬買了下來。回家后,他把酒倒給了老父親,自己則把那個酒瓶收藏了起來。為了這個愛好,他自己都不知道買過多少瓶酒了。
最多的時候,唐守仁收藏的酒瓶數量達到了700多個。其中有人物類的,如壽星系列瓶、西游記人物套瓶、桃園三結義頭像瓶;有書畫類的,如青竹瓶、梅花瓶、仙女獻壽瓶。此外,還有白底蘭花的青花瓷瓶、布滿裂紋的“開片瓶”、不同顏色和樣式的寶葫蘆瓶,以及一些動物狀、器具狀的酒瓶。后來,因為酒瓶太多,屋子里實在沒有多余的地方可以擺放了,唐守仁便開始有意識地篩選:把早先收藏的比較簡單、重復的酒瓶兌換一些出去,把以前因為沒有經驗買回來的假酒瓶清理出去,把破損嚴重的酒瓶忍痛扔掉。最后留下的,都成了唐守仁的“命根子”。
品瓶品人生 隨著收藏的酒瓶日漸增多,唐守仁有了更多的感悟。他說,藝術酒瓶不僅是無聲的詩、凝固的音樂、流動的雕塑,而且是一個個活靈活現的藝術生命,是一段段社會文化的真實寫照;一個酒瓶就是一段歷史,一組酒瓶就是一串故事,一套酒瓶就是一群藝術生命,體現了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向往和對美的追求。
唐守仁對酒瓶收藏充滿了激情,因為他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自己的藝術鑒賞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他由此結識了一大幫朋友,悟出了一些人生道理。
唐守仁最敬佩的收藏家,是山東滕州的李福民。李福民在煙酒店用20年業余時間收藏、整理各類酒瓶達10026個,榮獲“大世界吉尼斯酒瓶收藏之最”證書。同時,李福民為了酒瓶而不懈鉆研的精神也深深打動和鼓舞了唐守仁。唐守仁在博客中這樣寫道:“我將把每一個酒瓶的故事寫下來,把對每一個酒瓶的感悟寫下來,讓文字見證我將把這一份收藏愛好堅持到底的決心!”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