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說書的人,常拉扯一通“閑話”后,醒木一拍:“閑話少說,書歸正傳”,隨即拉回正文。那些“閑話”常有引人入勝處,能把人從云端霧罩里拉回現實,聚精會神地聽他“正話”。那種“閑話”我們都愛聽,如沒有,“正話”就不好說。
聽某些領導在大會小會上的各類講話時,才真正體會等待“正話”之難。也明白了說“閑話”的不易。不能“書歸正傳”,只好用閑話、廢話、空話、套話連綴成篇,虛張聲勢、倘分類,這些“閑話”可歸納如下諸式:
一是“萬金油”式。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講的發言稿,今年講可以,明年講也行。此類講話用不著大費腦筋,也無須有獨到的創造,只消把上級文件上的要言摘抄拼湊一下,在適當的地方加些四季景物描寫,問候客套之類的即興插話,即成一套處處可用的“萬能牌”,比如“牢記一個指針,抓住一個根本,把握一個關鍵,加強一個保障”等等,只要記住大略,便在許多“戲”中都可以彈唱。
二是“不著邊際”式。此式不痛不癢,抓不住重點,盡說“閑話”。其妙在于絕對不觸及問題要害,成績人人有份,問題避而不談,矛盾含糊其辭,只講不涉及張三也礙不著李四的話:“今天天氣真好,哈哈哈”,“大家日子越來越好啦,哈哈哈”,“形勢大好,哈哈哈”,不著邊際,左右逢源,避開主題,嘮嗑沒完。
三是“沒心沒肝”式。《顏式家訓》中有“博士賣驢,書卷三紙,不見驢字”的笑話,此類講話也如“博士賣驢”,從天上說到地下,從古代說到今天,東拉西扯,信馬由韁,如風箏在天,飄忽不定,聽了半天,也不知說些什么,即沒“心”又沒“肝”。就剩“閑話”這空殼。有些領導最愛發表這種講話,句句都對,無一可用。《論語》載有孔圣人言:“只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知如之何矣。”意思是“對于沒有明確講清‘怎么辦,怎么辦’的話,我也弄不清楚‘怎么辦’了。”對情況一無所知,于理論一知半解,對問題模棱兩可。拿不出可行的辦法,自然就只能避實就虛,泛泛空談了。
改變“話風”,當杜絕以上“三式”,不說那些毫無定見的胡話,不說那些缺乏新意的舊話,不說那些人云亦云的套話,不說那些言之無物的空話。講話時應常記說書人的“閑話少說,書歸正傳”,這樣,“閑話”就會漸少,“話風”就會好轉。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