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高薪的職業,沒有“護身符”,更沒有公務員的光環。沒有固定的收入。二年多前,辭去了在別人眼里看似風光的工作——某上市公司董事長秘書職務,自辦一家高新塑料廠,同時在戰友的幫助下開了一家名煙名酒店,取名源香煙酒商行。經營空閑時間特多,閑暇之余,除了寫作就是看書,書中自有黃金屋,常言道:“打鐵先得自身硬”,所以寫作的前提必須是學習。我最困難的時候是父親得癌癥的日子里,那時的我正好失去了工作。屋漏偏逢迎連陰雨,真是到了山窮水盡地步。困難得無處哭訴,只剩下一些用來勉勵我讀、寫的枯燥文字。
我身在農村,諄樸的鄉情沒有教會我,投機鉆營、或投機取巧。八年的軍旅生涯,和忠厚的父老鄉親,調教后的我,所學會的只是堅韌不拔的品質,和永不服輸的性格。處在一個偉大變革的時代,一個到處都有發展機遇的時代,那時的我居然要為自己的生存天天苦悶,時時擔憂!這就是當時無所作為的我,對自己的直覺,身邊的人將我與舊時代的窮秀才有過一比。
掂量自身的能力。除了當兵八年時,在解放軍報寫作班學習、培訓過,并被解放軍某雜志社聘過特約通信員,除了會簡單的舞文潑墨,似乎找不到什么資源可以整合,拿不出支撐自己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實力。我的景況,在曾經的朋友及一起并肩作戰的戰友中會博得一些同情,除此之外,我遭遇更多的是不屑一顧的冷眼。我彷徨而自責,甚至想過遠走它鄉,隱姓埋名地生活。后來,我覺得這個想法也不切合實際,因此只有放棄念頭,重整旗鼓。好在我不服輸,我沒有消沉,沒有自暴自棄。
積極意義在于我堅持讀、寫。人生的難能可貴之處也就貴在于持之以恒。無論經營再忙、生活再苦、無論遇到再大的困難,再艱辛的日子里,我都不會放棄看書、或寫作。每天,我在大量閱讀中改變觀念,在寫作中獲得靈感。我始終堅信一個道理,發展的路徑只有靠自己學習摸索;我認定只有發揮自己的讀、寫能力,才可以獲得更多的人生與經營哲理。
今生難以忘卻的是我寫作的恩師,他叫李朝賓。而且是我的首長,“頂頭上司”,私下我可以親切地叫上一聲哥哥。當初他言傳身教督促、促使我寫出好的文字材料。我的寫作風格有許多的地方與他頗似相仿之處,這也不難看出今天的寫作,得以于他以往的熏陶。稿子以“豆腐干”的方式發表,發現此“豆腐干”勝過無數彼“豆腐干”。“豆腐干”的收獲讓我們嚼出了生活的甘香,我樂此不疲,廢寢忘食,曾經夜以繼日,有過突然來了靈感,半夜起床寫作的經歷,愛人埋怨道:遲早被你帶出“神精質”。更記得有一次,為了幫助某企業完成一篇深入、真實、高質量的工業經濟匯報稿,我硬是坐在電視機前看了三個多小時的現場直播,觀看長興縣經濟工業會議,聽長興縣委書記劉國富的現場直播報告。
成打成籠的“豆腐干”練就了我鋪陳章節的能力,因有此“特長”經常被戰友請去幫助領導寫材料、寫工作匯報、工作總結、發言稿、講話稿、寫論文等等。我熱心、熱情地為他們謀篇布局,展開思路,尋找與發現細節并堅持以時代主旋律提煉主題,弘揚時代精神,爭取以感人至深的素材或證據打動人或啟發人。我惟一欣慰的就是寫作充實了我的個人生活,并向往能在不斷地寫作中提高、在提高中總結、在總結中前行。同時,也有人說我不務正業,不去好好地經營、做生意,一門心思地“寫什么作”,難道還想當作家不成?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同,我選擇做一位業余寫作愛好者,艱辛并快樂者。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