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漁舟唱晚》,讓人聯想到唐代詩人王勃“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的詩句;聯想到在金色的晚霞輝映下,水波蕩漾,蕩槳聲、搖櫓聲和浪花飛濺聲,漁人劃著小船滿載而歸,萬家燈火的動人畫面。自古,孔子就有在音樂審美中保持一種“和”的情感。悠揚的古箏曲中,讓人不禁產生樸素之美,簡樸之美,含蓄之美,這是自然與人心的交融之美。
古城麗江古樸的風貌,城鎮建筑中祟自然、求實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貴特質,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朋友自麗江旅游回來,她拍攝的相片畫面樸實,更像一部韻味無窮的敘事詩--麗江古城小巷:天很藍,石板路干干凈凈;古鎮的石板路上有一只小狗,在道路中央悠閑自在的曬太陽、睡午覺;麗江客棧:古樸而典雅;屋頂散落的花:嬌艷著它們的美麗……讓人感有在浮華喧囂中去自覺尋找詩意回歸簡樸的感覺。
19世紀倡導簡樸生活的重要作品是梭羅的《瓦爾登湖》。“我并不比湖中高聲大笑的潛水鳥更孤獨,我并不比瓦爾登湖更寂寞。我倒要問問這孤獨的湖有誰作伴?然而在它的蔚藍的水波上,卻有著不是藍色的魔鬼,而是藍色的天使呢。……”輕聲吟誦,不禁神往了,這閃閃發光的字,在這深夜萬籟俱寂之時,沁人心肺,動我衷腸。
而1932年,美國紐約經濟學教授斯科特?聶爾寧(Scott Nearing,1886-1985)和妻子一起搬離了紐約,親身證明了一種簡單可行而又意味深遠的永續生活方式,被譽為20世紀的梭羅。聶爾寧夫婦提倡簡樸生活、自給自足、素食、反戰與和平主義,展開了他們超過半世紀的田園農莊生活,以獨立耕作、寫作、演講為生。斯科特于百歲高齡生活無法自理之時,自愿斷食而逝。
父子(女)倆三天50元生活費,10小瓶水,在沙漠里怎樣生活?《爸爸去哪?》給出了答案。5位爸爸帶著孩子通過討價還價、精打細算在菜市場采購到伙食原料。由于是真人秀的演出,讓菜販老板說:“明星自己買菜真不容易”的感嘆。田亮、王岳倫、林志穎、郭濤和張亮帶著孩子,在沒有零食、沒有玩具、沒有手機及電玩的情況下,三天農村生活順利渡過了。在沙漠里渡過三天?真令人拭目以待。
簡樸之風,清新和美。簡樸如一陣陣清風,古今中外有之,音樂、圖片、文章中有之,時尚娛樂電視節目也在返璞歸真,有如陶潛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寧靜和諧之美,為了內心的快樂和自由而追求之感。簡樸和美之風,又那么低調謙和,使浮躁的心逐漸沉靜,使自己的心真正自由起來、快活起來。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