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產業融合”而“變”
“這十年,煙草行業在我們這里從建設一座水壩開始,到現在路成網、溝渠相連,建成了高標準基本煙田,通過合作社一步步引導我們進行產業融合發展,我們的生活是越來越富裕了。”
——廣西百色靖西市化峒鎮三友村煙農林子勤
如詩如畫的化峒鎮三友煙區產業綜合體? 沈志程 圖
秋風徐來,稻穗飄香。廣西百色靖西市化峒鎮三友村煙農林子勤開著轎車送兒子到校開學后,打開車窗聞著稻香沿著水泥路飛快向育苗工場駛去,車載廣播的報時聲讓他驀然想起今天的開學日,是他十年前返鄉創業的日子。
十年前,林子勤因父母年邁急需照顧,只好攜妻帶兒從廣東的工廠辭去管理崗位回鄉創業。一天,他坐在村頭的黑水河邊,看著遠處的田園,想著這河水沒有水壩,綿延上萬畝的田地旱不能灌、澇不能排,成了“望天田”,不知道發展什么產業好。正在躊躇之間,一道黃燦燦的光閃過,堂弟林子良滿載一車煙葉在他面前停了下來,說要拉煙去煙站,有專業隊在那里進行集中專業化分級,兩個小時就能賣好煙。林子勤連著追問:“現在都不用自己分級了?這么方便了嗎?用水有保障了?”林子良說:“那是當然,煙草公司在下面建起了水壩,我們這個流域不用愁了!”聽林子良這么一說,林子勤心中一道亮光閃過,他在心里暗下決心:“我要種煙葉。”
林子勤加入煙農專業合作社,開始成為一名職業煙農,在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的大潮中,在“種植在戶、服務在社”的生產服務格局下,林子勤逐漸成為懂生產、善管理的煙農,并被煙農選為群利烤煙綜合服務社的理事,帶著煙農在化峒鎮全面推廣萬畝“煙稻輪作”產業融合模式。到2016年,林子勤通過種煙建起了小洋樓,買了皮卡車,送小孩到城里上學,他說他得到了在外打工時沒有的滿足感。與此同時,村民們也通過“煙稻輪作”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2012至2016年,靖西市累計有16711戶煙農種煙28萬畝,收購煙葉58.8萬擔,煙農收入7.7億元,其中化峒萬畝煙田收入達到1.36億元。
但是靖西市發展底子薄,集“老少邊山窮庫”于一體,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深度貧困縣、邊境貧困縣。2016年,經過精準識別和動態調整,靖西共有貧困人口13.7萬人,貧困村數量、貧困人口數量分別排在廣西第一位、第二位,是廣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產業發展強如三友村,也還有75戶289人沒有脫貧,彼時已經當選為村委會副主任的林子勤,立下兩年內全村脫貧的軍令狀。在當地黨委政府和靖西市煙草專賣局(營銷部)的支持下,三友村集體經濟集中了全村3200余畝煙田,修建一處占地1280平方米的育苗工場和13個烤房群,充分發揮煙葉生產基礎設施作用,通過建立“煙稻菜”煙田產業鏈,綜合利用大棚閑置期種植黃金瓜、利用烤房群閑置期種植茶樹菇開始又一輪產業融合之路。到2018年,75戶貧困戶中有66戶通過種煙脫貧,有9戶通過土地流轉,為職業煙農的煙葉生產和大棚綜合利用提供勞務順利脫貧。
林子勤夫婦在育苗大棚內采摘黃金瓜? 沈志程 圖
2019年,在煙草部門的支持下,三友村的產業融合得到進一步升級,彼時已經是群利烤煙綜合社理事長的林子勤,主動加入靖西繡球情煙農合作社聯合社,開始集中力量帶領煙農發展煙區產業綜合體。在鞏固“煙稻菜”、黃金瓜和茶樹菇種植基礎上,注冊品牌,購置流水線,進行水稻和糯米制品、茶樹菇的精加工,建立合作社直營店和網上商城直播室進行產品線下線上銷售,實現了產業融合、品牌銷售,三友村煙農的戶均收入突破了10萬元。
眼前飛馳而過的鄉村美景將林子勤的思緒拉回現實:路邊百色市委組織部授予三友村的“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產業興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五面紅旗依次閃過,讓他感慨萬千。來到大棚采收黃金瓜時,他有些動情地看著已經在忙碌采摘的妻子說道:“我們回鄉這十年,煙草行業在我們這里從建設一座水壩開始,到現在路成網、溝渠相連,建成了高標準基本煙田,通過合作社一步步引導我們進行產業融合發展,我們的生活是越來越富裕了。這一系列成就,都是緣于黨的好政策,是煙草行業不遺余力推動現代煙草農業、幫助我們發展產業融合換來的。回想這十年融合路,建成了萬畝富民田,我們也奉獻了自己應有的力量,我感到挺知足的,只是辛苦你了。”“不辛苦,和你一起奮斗,我也覺得知足!”妻子回答。夫妻倆相視而笑,籃子里的黃金瓜散發出濃郁的甜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