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摘自《福建煙草》 福建卷煙工業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激蕩的技改發展史。特別是1984年福建煙草成立以來,一代代閩煙工業人用他們的勇氣和智慧搏擊技改,辛勤創業,閩煙工業擺脫了落后的困境,迸發出了蓬勃生命力,挺起了發展的脊梁。
洋器中用 實現翻身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雷喚醒了民生凋敝的中國,卻也帶來了百廢待興的困頓。中國煙草卷煙工業也是如此,設備陳舊,廠房簡陋,普遍落后工藝仿佛是懸在中國煙草卷煙工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只有通過技術改造,迅速對設備和工藝進行升級鍛造,才能形成與國際煙草巨頭分庭抗禮的競爭力。自中國煙草總公司成立之日起,就將技改作為卷煙工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改革開放釋放了大量的市場需求,同時也帶來了優勝劣汰的殘酷現實。由于受投資計劃和行業財力的限制,全行業技術改造舉步維艱。在那個爭計劃、跑項目、貸資金的年代,誰沒有抓緊技改,迅速跟上行業發展步伐,就意味著落后,被裁撤、兼并,甚至消亡。作為中國煙草行業的一份子,福建卷煙工業企業同樣要接受這樣的競爭規律。
福建煙葉種植和卷煙生產久負盛名。然而80年代初期,長期積陋的閩煙工業在全國毫不起眼,項目審批、資金貸款更是沒有足夠的“底氣”分得一杯羹。時任龍巖卷煙廠廠長邱勝華記憶猶新:1986年,龍巖卷煙廠上京以求設備審批,卻被告知“龍巖在地圖哪里都不知道”而吃了閉門羹。從這個尷尬而令人心酸的事件可以想像,福建煙草成立伊始,滿懷壯志,但以龍巖卷煙廠和廈門卷煙廠為代表的閩煙工業也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狹路相逢勇者勝。身處革命老區的龍巖卷煙廠沒有妄自菲薄,全廠上下用“放眼世界”的胸懷,“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氣展開技改。設備無法審批就多跑幾趟,甚至“賴”在有關部門,銀行擔心廠里無力償還大額技改貸款猶豫不決,廠領導就拍案先下“利潤軍令狀”。憑借著敢為人先的勇氣和魄力,龍巖卷煙廠順利完成了“六五”、“七五”技改。
身處特區的廈門卷煙廠則充分利用“開放搞活”的政策,發揮特區優勢,通過與國外煙草合作卷煙生產契機,陸續引進外國先進技術設備,成功“借雞生蛋”,提高了卷煙生產和企業管理能力。從一個卷煙行業技術較差、發展緩慢的企業,逐步跟上全國卷煙發展的步伐。
技改成功后,兩廠榮譽連連。1988年,龍巖卷煙廠成為全國煙草行業首批國家二級企業。廈門卷煙廠也憑借著技改取得的明顯效益榮獲國家經濟委員會、福建省政府“引進技術改造老企業”的單項獎。
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需要企業決策者果斷決策,廣大職工奮勇拼搏才能在日新月異的改革浪潮中生存下來。據福建省輕工廳1983年統計年鑒表明,全省5家卷煙工業廠煙機設備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水平,卷煙年總產量僅為29.89萬箱,總產值1.92億元。“七五”期間,僅龍巖卷煙廠就累計新增工業總產值超過4億元,成為閩西財政的重要支柱,廈門卷煙廠“七五”期間5年間的技改投資約8000萬元,投資效益比為1:13。龍巖卷煙廠和廈門卷煙廠進入全國大中型卷煙企業的行列,并成功躋身于全國500家大型企業之列。技改直接帶來了明顯經濟效益,更具意義的是,技改迅速升級了全省卷煙工業的競爭力,擴大了卷煙生產能力,使其免于被市場所淘汰。
瞄準名優 二次創業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經過“六五”、“七五”技改,行業許多工業企業實現了產能規?;?。然而隨著改革深入,市場弊端也無情暴露出來了。1990年,當我國卷煙產量首次突破3000萬箱大關時,產大于銷、供過于求的矛盾尖銳地暴露出來了,庫存積壓大幅度增加,卷煙市場疲軟,大批牌號被迫降價銷售,卷煙工業企業出現了90%以上的大面積虧損。1990年、1991年,行業稅利增長速度明顯下降。嚴峻的形勢警示:主要依靠外延擴張的“產量速度效益型”發展路子已經走到了盡頭。煙草行業面對卷煙產品供應過于飽和的問題,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反思。
80年代,福建卷煙工業依靠“六五”和“七五”技改打了漂亮的翻身仗,積累了使用進口設備的經驗,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干。然而單純依靠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實現升級的福建卷煙工業雖然產能規模迅速擴大,但是高檔產品尚未開發,嘴煙產量偏低,單箱稅利平均水平同行業先進廠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剛剛建立“底子”的福建卷煙工業再一次迎來了如何發展壯大的新課題。
歷史潮流變革考驗企業的發展智慧,“八五”期間福建省卷煙工業各企業也在思考新的技改思路。推進技術改造不再簡單地引進先進的設備,而是以降耗節能、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為主線,更加注重各生產企業的總體布局和生產工藝,以增加名優煙產量。其中,龍巖、廈門卷煙廠引進高速卷接包裝設備加速產品濾嘴化成為這一時期的重點。
“八五”期間,龍巖卷煙廠產品基本實現100%嘴煙,名優煙產量翻一番。廈門卷煙廠嘴煙產量增長140.8%,勞動生產率增長194%,制絲線具備生產高檔卷煙的條件,1995年已開始生產“廈門”牌卷煙。
“八五”技改的成功為福建卷煙工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九五”期間,福建卷煙工業邁入了“二次創業”時期,“七匹狼”、“石獅”等品牌先后創立,展示了福建卷煙工業企業的嶄新風貌。品牌發展是技改的內生動力,這一階段企業技改都是緊緊圍繞著如何更好地為品牌生產服務。為此,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合作“診脈”技改也成了福建卷煙工業快速發展壯大的途徑?! ?/p>
1995年,龍巖卷煙廠就降耗、提高工藝加工水平與鄭州煙草研究院進行技術合作。合作之初,未引起足夠重視,技術改進工作未抓落實。1996年4月份,鄭州煙草研究院專家再次到廠檢查發現后,提出嚴厲而中肯的批評,甚至建議停止合作。專家的批評引起當時廠長盧金來的高度重視,專門召集有關部門人員開會,要求扎扎實實學習外來的新技術、新管理方法,對整改項目分解落實并納入考核。全廠上下觸動很大,一些整改措施得以加快落實,僅從1996年5月起到年底,對200項整改意見逐一進行改進,降耗效果顯著,節約了大量資金,更為關鍵的是,“設備質量保證工藝質量、工藝質量保證產品質量”的思想觀念落實到廣大員工心中,進而錘煉出龍巖卷煙廠精益求精的企業精神,成為企業發展的寶貴財富。
廈門卷煙廠則屹立改革開放潮頭,加快技改技術和經驗的積累,持續與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展開技術合作。1995年開始,與鄭州煙草研究院技術合作,從制絲工藝創新措施,到降焦減害研究,使其在降低單箱煙葉消耗和卷煙降焦減害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在技改中學習,在學習中技改。在90年代倡導粗放型轉向集約型的年代,福建卷煙工業企業開始以品牌發展為依據來進行技改,并注重技改人才培養,節約了資源,更是培養了一大批技術骨干,為后來企業技改積蓄了重要人才力量。
滄桑巨變 振奮人心
歷史潮流奔騰不息,千禧年鐘聲再一次敲響,行業又醞釀著新一輪的變革,而遠在八閩大地的龍巖卷煙廠、廈門卷煙廠同樣是氣氛緊張。
一方面,品牌持續發展,特別是“七匹狼”、“石獅”等品牌規模成長迅速,而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技術工藝顯然跟不上。另一方面,技改需要大量的資金,企業要透支未來的利潤來支撐?!安患几牡扔诘人?#xff0c;技改等于找死?!背闪藘杉夜I不絕于耳的倒彩聲。
歷史關頭的考驗驚人的相似,猶豫不決或膽戰心驚必然失去企業脫胎換骨的機遇。兩廠領導人果斷決策,決定在千禧年之際展開易地技改,建設現代化的卷煙工廠。
兩廠易地技改并不想象的那么容易?!百Y金和土地都是去找地方政府幫忙協調解決,幾乎是拍桌子吵來的?!睍r任廈門卷煙廠黨委書記的張曰東對于當時易地技改面臨的困境記憶猶新。
“之前技改大都是設備的引進和技術的吸收,易地技改時我們要將老配方用新設備和技術實現,很多說明書還要找專長職工翻譯。”經歷龍煙多次技改的職工徐巧花坦言,全體龍煙人經歷了一次次身體和精神的洗禮。
開弓沒有回頭箭。兩廠廣大職工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以披荊斬棘的魄力一次次攻堅克難,一次次秉燭夜談,一次次將方案推倒重來……
2003年,注定是福建卷煙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龍巖卷煙廠、廈門卷煙廠完成異地搬遷。千百年來默默無聞的龍巖利處山因一座嶄新的現代化卷煙工廠的傲然屹立而聞名,廈門卷煙廠海滄新廠挺立海滄橋頭堡。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卷煙制造生產線,花園式的廠房環境,現代化的公共配套,描繪出了福建卷煙工業的新藍圖。
“易地技改不是簡單的生產場所轉移,也不是低水平的重復建設,而是與行業生產力布局、組織結構、產品結構調整相結合,以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為出發點,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滿足城市規劃和環保要求,使之成為城市亮麗新景觀?!睍r任龍巖卷煙廠廠長的李躍民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高度評價易地技改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數據一目了然,2003年元月龍巖卷煙廠銷售收入5.16億元、稅利3.43億元,同比增長幅度分別高達30.46%、34.81%,易地技改成效顯著,完全打消了“技改找死”的疑慮。
“國際一流的設備,花園式廠房環境,軍事化管理,酒店式的禮儀。”每每提及廈煙易地技改,張曰東都喜上眉梢,用一連串的句子表達廈煙翻天覆地的變化。
創新是企業發展不竭的動力。新世紀伊始,龍巖卷煙廠、廈門卷煙廠通過易地技改,創新技術和工藝,一躍成為行業先進制造企業,為后來的“深化改革、推動重組、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