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感謝黨的好領導,感謝咱們的帶頭人。精準扶貧幫扶咱,小康路上咱大步奔……”日前,在河北中煙張家口卷煙廠有限責任公司定點幫扶的蔚縣南留莊鎮曹疃村,村里的秧歌戲團用一曲《扶貧在路上》唱出了他們對精準脫貧政策的真摯謝意。
“助力脫貧攻堅,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要求,是發揮行業優勢和履行政治責任的要求,是踐行行業共同價值觀的有力舉措。”河北中煙總經理籍濤表示。
在助力打好脫貧攻堅戰過程中,河北中煙聚焦脫貧質量,始終把貧困群眾發展的可持續性作為衡量脫貧成效的核心要義,全面用好黨建扶貧、兜底扶貧、產業扶貧、文化扶貧四把“金鑰匙”,打開了對口幫扶村脫貧致富奔小康良性循環的“致富門”。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河北中煙各駐村工作隊以黨建為引領,將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聚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的固本之舉。他們通過認真積極工作,借助村兩委換屆之機,協助推選年富力強的黨員擔任黨支部書記,并持續提升黨支部組織力和戰斗力。“平時,我們注重利用‘三會一課’等形式共同開展理論學習,認真落實國家扶貧政策,讓黨支部成為帶動脫貧主心骨,我們推進工作也有了抓手。”河北中煙駐靈壽縣譚莊鄉程家莊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劉建宏說。
“每年光伏產業分紅3750元,農業綜合補貼279.9元……”在程家莊村村民李新偏門口,一張“扶貧政策明白卡”引起記者注意。精準扶貧前提是精準識貧。在對口幫扶村開展精準識貧時,河北中煙發現建檔立卡戶致貧的大多數原因是“勞動能力喪失”。針對這一普遍現象,河北中煙在認真落實黨和政府兜底政策的同時,出資建設了光伏電站,讓對口幫扶村村集體有了穩定收入,同時給予建檔立卡戶以固定分紅,一舉解決了大多數貧困戶的脫貧問題。
在基本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問題的同時,河北中煙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工作隊走了,這些村還能不能持續增收致富?河北中煙副總經理師進輝指出,脫貧攻堅不是臨時任務,而是長期謀劃;貧困群眾要的不是一時脫貧,而是可持續的產業。為徹底拔掉貧困村的“窮根”,河北中煙研究確定了“兩個結合”的扶貧思路,即將階段性扶貧與中長期扶貧相結合、將企業投資扶貧與員工自愿參與扶貧相結合,立足實際,制定扶貧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選準具有持續性、可行性的扶貧項目和投資方向。在這種思路引領下,河北中煙著力在增強貧困村“造血”功能上下功夫,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比如,曹疃村的小米產業、程家莊村的紅薯產業和藥材產業等特色產業被挖掘出來,真正成為貧困村增收致富的長期保障。
產業穩步發展,村莊脫貧出列。以程家莊村與曹疃村為例:2018年,程家莊村貧困戶減少至1戶,貧困發生率降低到0.15%;曹疃村剩余貧困戶5戶12人,貧困發生率為0.722%。其他幾個幫扶村情況大體類似——河北中煙對口幫扶村全部實現“摘帽”。
但河北中煙并沒有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他們又將目光對準文化扶貧。各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開展文化扶貧,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又幫助村民增加收入;既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又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動力。比如,秧歌戲是蔚縣傳統劇種,而曹疃村被稱為“戲窩子”。針對這個優勢,駐村工作隊多方籌措經費,于去年9月成立了“蔚縣曹疃新時代秧歌演藝公司”,以孝老、扶貧等為題材,編排了一出出貼近生活的秧歌戲。“以前是‘要我脫貧’,現在是‘我要脫貧’。”曹疃村黨支部書記劉寶武說,文化的力量讓大家觀念發生了積極轉變。
黨建扶貧立起主心骨,兜底扶貧打牢基礎樁,產業扶貧修通長遠路,文化扶貧激發內生力,河北中煙各對口幫扶村已經走上良性發展道路。“我們將按照摘帽不摘幫扶要求,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讓脫貧攻堅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人民檢驗。”河北中煙表示。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