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廈門網報道 10月20日是抽煙的發愁、吸二手煙的拍手叫好的日子。因為福建廈門明確了11類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其中包括商店、書店、電影院、音樂廳、電梯間、候車室等“重災區”。在接下去一段較長的時間里,有關部門將進行控煙重點治理,到2020年10月將初步建成戒煙服務體系。
先來看一組數據。廈門在1996年就公布了首部控煙規章,而去年10月正式實施的《廈門經濟特區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也把在公共場所吸煙列為九項不文明行為之一,其被列入重點治理清單,受法規約束。
今年7月,廈門開出首張控煙罰單,罰個人50元;8月,自首張控煙罰單開出以來,共有行政處罰12起,罰款近1.1萬元;10月,媒體又報道,從《規定》實施以來,對發現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40起,包括單位25起、個人15起,罰款近5萬元。
我走在大街上,輕輕松松就能數出10個抽煙的人,還能在餐廳遇上兩三個旁若無人、快活似神仙的。就在上周六,我在一間咖啡廳點單時,一名男士順手就掏出一包香煙,微弱火光點燃尼古丁的味道瞬間彌漫。服務員馬上開口提醒:“先生,不好意思,店里禁止吸煙。”那名男士隨即走到店外,繼續吞云吐霧。電影里,那些抽煙前會詢問身邊人是否介意的男人女人,在現實生活中少之又少。許多人理解煙民煙癮難耐,少有人會制止他們在公共場合的抽煙行為,但煙民是否也能理解旁人的心情,顧及他人感受呢?
在公共場所吸煙的人有很多,為何處罰數據卻如此“友好”?控煙之路漫漫兮,切勿流于唇齒兮。我相信有關部門或許是考慮到市民煙癮難耐,一時找不到吸煙區便就地解決,又或許是考慮到市民在公共場合不吸煙的意識較為薄弱,需要過渡期。
不過,那么多情有可原的理由,那么長的適應期,為何公共場合還有那么多對煙愛不釋手的市民?不拿出強硬果斷的作風、實打實的處罰,是不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行為呢?在是非分明的不文明行為面前,有關部門不能在這種時候心軟,體現“人情味”。否則,久而久之,控煙規章無用武之地,文明規定形同虛設,煙民更是視“禁止吸煙”而不見了。
在我看來,一切只停留在嘴皮子上、沒有行動的規章制度,都是耍流氓,缺乏誠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