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吸煙,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公共大環境,是每個煙民應當具備的素質和義不容辭的責任。在生活中,煙民都應遵循社會公德,尊重別人和自己,做一個文明的煙民。文明吸煙,除了法律的規范和控制,還有賴于公民素質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公共場所是一個城市展示文明的窗口,人們在公共場所的行為,也將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高低與否的直觀體現。所以,作為社會公民,在公共場所做到不吸煙,既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文明之舉的有效踐行。
然而,近年來總是有個別煙民在公眾場合吸煙的新聞頻頻爆光,有些煙民還態度蠻橫,惡語相加,造成了較惡劣的社會影響。2019年2月,陜西銅川一名女乘客在公交車上吸煙,駕駛員阻止后,該女子不僅辱罵駕駛員,還用手中的絲巾勒住駕駛員的脖子,致使公交車停運半個多小時,最終,該女子被拘留15天。無獨有偶,今年4月10日,福建石獅一男乘客在公交車上吸煙被司機勸阻,不但不聽,反而毆打司機并搶奪方向盤。司機師傅靠邊把車停了,打開車門要求他下車。然而,該男子并沒有理會司機師傅的要求,隨后還發生了口角。司機師傅見抽煙男子不愿下車,于是拿出手機欲要報警,男子看到后渾然不顧馬路上駛過的車輛,從窗口跳下車離開了。令人想不到的是,該男子跳窗離開沒多久,不知他從哪里雇了輛摩托車追趕上了公交車,從窗外朝著司機師傅扔了一個沙包,然后飛速逃離。隨后,司機師傅將車靠邊停了下來,安撫車上乘客下車坐下一趟,接著又報了警。警方調取監控錄像后,很快就鎖定了涉事的吸煙男,并在第二天(11日)成功將其抓獲。據悉,該吸煙男因涉嫌危害公共安全已被當地警方依法處以刑事拘留。種種不文明吸煙的現象,不但挑戰道德底線,也不同程度地觸犯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人們不禁要問:文明吸煙的路,究竟還有多長?
客觀地講,吸煙是一個成年人自主的選擇,是一個正常的嗜好。吸煙可以提神醒腦、除困解乏、拉近距離。然而,煙草危害是世界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吸煙和二手煙嚴重危害人類健康。通過出臺嚴厲措施來創造公共場所100%無煙環境,既是一座城市對市民健康向往做出的負責任的回應,也是對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切實履行。在公共場所、在不適宜抽煙的地方抽煙,都是讓人深惡痛絕的,必須堅決制止。怎樣才能做到文明吸煙?筆者認為,作為煙民要做到以下三點,才能有效地保持良好的公共衛生環境,避免二手煙對公民造成傷害。
一是要嚴守規矩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是一種秩序。行為習慣、心理暗示、生活倫理,包括約定俗成的各種“老理兒”等社會習俗是規矩,它具有讓人不得不從的內在約束力。法律法規、組織紀律、村規民約是規矩,是人們不可觸碰的社會高壓線。規矩關乎宇宙萬物的命運,沒有規矩,就沒有生命的依托。規矩是一種約束。生活充滿辯證法,自由不等于任性,民主不等于放縱,權利以義務為前提。規矩就像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只要超越唐僧允許的范圍,咒語一起,孫猴子就會疼得滿地打滾、寸步難行。無論能力大小、職位高低,每個人心頭都有三道“緊箍咒”:一是無形的心理自律與良心拷問,二是有形的人際他律與輿論譴責,三是剛性的行為規范和法律制裁。規矩仲裁是非,沒有規矩,就沒有行為的準則。嚴守規矩,就要牢固樹立規矩意識,在平時的工作、學習、生活等社會活動中,做到中規中矩、不越界,不踩線。規矩是評判一個人的重要標準,體現了公平、公正,守住它就是守住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和法律紅線。規矩是一種境界。所謂境界就是思想高度,簡單講就是個人在某個方面或領域層次水平高的一種表述。孔子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說明他很看重規矩;講規矩、守規矩對普通人來講,就是一種做人的基本素養、一種道德法律意識。“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一個國家沒有規矩,就形不成合力,不能進步;一項工作沒有規矩,就很難做好;一個人沒有規矩,就會受到懲罰。人不以規矩則廢,家不以規矩則分。嚴守規矩是沒有終點的馬拉松,稍有麻痹松懈,就可能出問題。
守規矩是每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煙民也不例外。作為一個吸煙者,更要增強規矩意識,嚴守規矩,自覺遵守公共場所禁控煙條例與規定,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拒絕規矩,不能隨意任性,不能自由放縱,要把禁止在公眾場合吸煙的規定變成自覺的行動,當成一種自覺習慣。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整個社會文明、健康的公眾秩序和諧發展。只有嚴守規矩,才能有所敬畏,才會自覺地站在國家、他人和自己等多方面的角度,去看待、去思考控煙條例,自覺地參與、遵守公共場所禁煙、控煙。要做個文明吸煙者,共同構建文明吸煙環境,才是文明吸煙的題中應有之義,文明吸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打造一個健康宜居的美好家園。
二是要講究場合
吸煙有害健康,煙癮再大,也要注意吸煙場合,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做個文明公民。吸煙時,大約只有10%的香煙煙霧被吸煙者吸入體內,其余則散布在周圍環境中。隨著吸煙人數的增多和吸煙時間的延長,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不斷提高,空氣質量迅速惡化。非吸煙者被迫吸入這種空氣的同時,還吸入了煙霧中的有害物質。長期被動吸入這些有害物質,非吸煙者患肺癌的危險性就會增加。據有關部門研究表明,因肺癌死亡的非吸煙者中,有半數以上是被動吸煙者。在公眾場所,如果吸煙的人員較多,造成濃煙霧環境,則受害人員多,后果比較嚴重。因此,作為一個文明的吸煙者,要做到“四不吸”:一是不在人流密集區吸煙。人流密集區,環境往往較差,如果在這種環境中吸煙,環境會變得讓人無法忍受。醫院病房、學校、商場、公交車、火車等這些人員聚集的地方是不允許吸煙的,如果不顧客他人的健康,一味地貪圖自己“吞云吐霧”的快樂,輕則受到人們的譴責,重則還會受到處罰。作為煙民,特別是那些“癮君子”,千萬不要在人流密集區抽煙,以免影響到他人的身體健康。二是不在婦女兒童面前吸煙。婦女兒童是社會弱者,吸煙者要遠離這些人,避免造成身體傷害。大量事實證明,“二手煙”危害遠勝于“一手煙”,吸煙者在婦女兒童面前吸煙,讓婦女兒童很自然地呼吸到“二手煙”,這對身體傷害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對兒童來說,由于自身抵抗力偏弱,很多器官都在發育當中,二手煙對他們的傷害更是成倍增加!被動吸食二手煙,會使兒童罹患呼吸道疾病、耳部炎癥等各種疾病的機率增大。因此,吸煙者在吸煙時,要避開婦女兒童,做到文明吸煙,才能贏得社會和他人的尊重。三是不在危險的場合吸煙。《消防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禁止在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吸煙、使用明火。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通俗的講,就是遇到火源就可能發生火災或者引起爆炸的場所,比如液化石油氣站、加油站等等,而煙頭屬于火源,所以在這些地方禁止吸煙或者使用明火。如果在這些地方吸煙,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四是不在密閉空間里吸煙。空調房、電梯間、小型會議室、電影院、網吧、衛生間等場所大多是封閉的,空氣不流通,時間一長,室內空氣就容易變得污濁。如果這這種場所吸煙,空氣中的氧氣會被大量消耗,負離子含量下降,環境變得更加惡劣,會讓人感覺精神萎靡,頭暈惡心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出現大腦缺氧,呼吸不暢、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等不良反應。
三是要自我約束
城市建設的步伐逐漸加快了,公共設施也日漸增多和完善,它們不僅方便了廣大人民群眾,也成為城市文明與進步的象征。一座文明的城市只有一個美麗的外殼是不夠的,更核心的是外殼里所裝載的內容,那就是這座城市市民的素質。不要因為一個人的不文明行為影響到一座文明城市的形象,文明城市需要我們約束不文明行為。自我約束,就是要懂得自制、自控、自律。吸煙的市民要學會自我約束,在公共場合克制自己。即使煙癮再大,也要嚴格控制自己不隨意吸煙,不在不吸煙人群面前吸煙,特別是不在老人、婦女、小孩面前吸煙。當看到別人在公共場合吸煙時,要及時勸阻;有人遞煙時,要委婉地拒絕。
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盡量不在公共場合吸煙,在不讓他人吸“二手煙”的同時,也為自己的健康少吸煙。建設文明城市、文明國家,全體公民要自我約束。種種不文明行為的約束才能與一座文明的城市、一個文明國家相協調。當不文明行為變成了一種習慣,對自己、對他人在無形中也有著很大的不良影響。這些不文明行為影響著你的素質,影響著你的品位,也影響著你和他人的健康,更影響著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形象。強調自我約束,就是要教育人們自覺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完善。在公共場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煙癮,保持理智,克制沖動。
結語: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吸煙是公民的權利,控煙是國家的要求,公民的權利要服從國家的要求。當嚴守規矩成為一種文明素養,講究場合變成一種社會共識,自我約束成為一種自覺行動,那么我們的社會環境就會變得安全、舒適,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會變得溫馨、和諧,我們的國家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