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一向走在控煙前列的深圳市再出“大招”——“電子眼”控煙,通過控煙環境監測器,可以實施對控煙場所的24小時監管,這些監測器的數據都會實時傳送到執法部門的后臺,執法人員用一臺手機就可以隨時查看。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這就是“互聯網+控煙”。這種方式除了能夠提高執法效率外,還解決了我國目前控煙執法工作人力不足的缺口,監測數據也能夠做為取證的輔助工具,是監管機構執行第一現場控煙工作的一大助力。
管控電子煙、影視劇控煙、“電子眼”控煙……2019年的一系列控煙舉措猛烈而又有序,就象一套“組合拳”,既準確又充滿力量,從2019年7月份開始推行的“健康中國行動”功不可沒。“健康中國行動”就象一根指揮棒,把之前散落在各個部門單兵作戰的控煙力量都集中協調調動起來,使之形成了散沙成塔、握指成拳的合力,在控煙工作中既各司其職又遙相呼應,使控煙工作得到極大的推進。
在一切都看似很美好的現象背后,有一項工作似乎被有意無意的“遺忘”了。
這就是“文明吸煙環境建設”工作。
文明吸煙環境建設的“初心”就是為了助力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和諧社會建設,在一些實踐中也證實了確實受到大多數人們的歡迎,方便了群眾,整潔了環境,不能因為這項工作是煙草行業提倡的就懷疑其中有什么“陰謀”與“私心”。
我們可以想想煙民群體和非煙民群體的真正需求那底是什么?
煙民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是在體現文明性——提倡、引導并堅持文明吸煙——的前提下,應該如何來維護和保障煙民的合法權益。便利性確實是十分重要也非常外在的現實需求,但在提供便利性的同時,或許更需要體現足夠的尊重,在機場、碼頭、車站、商場等區域外合理設置必要的吸煙區、吸煙點,其中所體現出來的絕不只是便利而已。
非煙民的訴求到底又是什么?顯性的要求,避免收到二手煙的侵害,包括煙頭、煙灰、煙漬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歸結起來,還是合法權益的有效維護。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提示了文明吸煙環境建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實踐已經證明文明吸煙環境建設確實能滿足煙民和非煙民兩個人群的需求,它的實際意義遠比一味的道德標榜更有價值。
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可能會遇到二手煙問題,小到電梯樓道,大到商場街道,走在大街小巷,隨時都可能遇上吸煙人群,吞云吐霧地從你身邊經過……
媒體也不斷有新聞報道:“商場衛生間被迫變成吸煙室”、“父親抱孩子坐電梯遇男子吸煙 規勸無果暴打吸煙者”……從些事件中,都足以看出因吸煙問題所導致的種種矛盾。在這樣的現狀之下,你還認為建設文明吸煙環境無關緊要嗎?
其實,在這些地方建立文明吸煙室等設施都是很有必要的:
公共開放場所:城市街道、辦公樓、政務中心等
巨大的人流量,隨地吸煙行為影響重大,創建文明吸煙環境注定要從這里開始!
江蘇常州新天地公園內的文明吸煙亭
湖南長沙街頭一文明吸煙區
嘉興一公園內的吸煙區
零售終端:如星級酒店,大型商場、超級市場周邊
德州市一商場角落里的吸煙室
交通集散地:高速服務區、航空港、高鐵站等
貴陽北站的文明吸煙室
青島某停車場的一個小小吸煙區
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組鏡頭:
衢州環保志愿者一天在大街小巷撿了18公斤煙頭
草叢里樹底下,隨處可見的煙頭
城管系統的工作人員表示,雖然有規定,但實際執行起來太難,主要是取證太難。目前執法人員的人力有限,不可能每天專門去街上“碰運氣”抓這些不文明現象。
市文明辦的人也表示,現階段的公共場所禁煙還是以建議引導為主。
所以,控煙,注定是一項長期工作,也是很需要人性化的一項工作。任何簡單地、盲目地、粗暴地“一禁了之”都不是最好的方式,“健康中國行動”所倡導的也是循序漸進的工作方式,該禁止的地方堅決禁止,該規范的環節嚴格規范,該滿足的需求也應該合理滿足。設立綠色、環保的吸煙室及相關設施是倡導文明吸煙行為,保障公眾健康權益,構建吸煙者與非吸煙者和諧共處氛圍的重要前提,能更好地引導、約束煙民的吸煙行為,是促進和解決公共場所控煙的重要舉措。正視吸煙問題,正式現有的煙民群體,深圳式這種科學控煙手段值得推廣,文明吸煙環境建設也應該得到應有的理解與重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